典地葬妻是什么故事?司马康从中受到了什么教育?
发布时间:2025-11-08 09:07:35 | 来源:奇闻网

后来,他决定将自已分得的珠宝锦缎,交给谏院充作公费,以减轻国家的经济负担;又将剩余的金银接济一些穷困的亲戚朋友,自己一点也不沾。他这种无私的行为,众人十分赞赏,即使讥讽过他的人也感到羞愧。他们不得不承认:“司马光真是一个廉洁无私的人。”

司马光是家里很富裕不稀罕这笔赏赐吗?不,不是。他是一个正直无私的官员,除了领取俸禄,从不谋取外财。他不仅认为贪污和贿赂是一种鄙劣的行为,甚至认为皇上赏赐的金银也是非分之物,不当受。因此,尽管他的官不小,还是两袖清风,家境并不十分富裕,所以,人们曾传颂着他“典地葬妻”的故事。

图片

司马光在洛阳居住时,他的妻子病死了。当时,达官贵人无论喜事丧事都讲究排场,开销浩大。司马光一向节俭,但丧事总得办,手头没有银钱花费,实在犯愁。他家的情况,亲威朋友并不了解,都认为他长期做大官一定很富有,七嘴八舌劝他把丧事办得隆重些。这事使他愁眉不展,苦衷难诉。委婉的解释,好听的言辞已无资于事,他只好老实直说,"我现在手头无钱,只好将就着把丧事办了算了。”

但是,爱虛荣的亲朋,却不信他这一套,愤愤地说:“无钱,借贷也得办体面些,省得人家取笑。”司马光无法,只得把自己的想法讲明了:“人已经死了,如果借钱办丧事,讲排场,摆阔气,装我的面子,我想也大可不必。”

图片

在亲戚朋友中间,分虽然有人赞同司马光的见解,但多数却固执已见。在这种情况下,司马光不得不把自家的收支账目全部亮出来让大家看。大家才惊奇地发现司马光的确不富,可动用的银钱有限,便不敢强求了。

司马光的儿子司马康开始也主张借贷办丧事。司马光就教训儿子说:“为人处世节俭可贵,动不动伸手借贷,真无出息。”

最后,他还是将自己的一块地典当出去,才算草草把丧事办了。

这件事使司马康受到深刻的教育,他后来出去做官,也象父亲那样清廉正直,口不言财。

提示:您可以通过浏览器菜单选择“文件 → 打印 → 另存为 PDF”来保存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