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败局预定(上)
发布时间:2025-11-16 09:27:30 | 来源:奇闻网

秦军攻取韩的野王后,上党郡守冯亭与将士们计议:“上党通往都城郑县的道路已经断绝,不能再做韩国的百姓了。秦国军队逐日逼进,韩国既然无法救应上党,我们还不如归附赵国。赵国如果接受上党,秦国恼怒,一定会攻打赵国。赵国被攻,一定会亲近韩国。韩赵联合起来,就能对付秦国了。”大家认为只有这样,才是上策。于是派人去赵国通报。赵孝成王与平阳君共同商议,决定接受上党,并封冯亭为华阳君。昭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 6 0年),秦国果然派左庶长王龅攻打韩国上党,上党守军抵挡不住秦军的攻击,便放弃了上党,逃往赵国。四月王龅率兵攻赵,赵国大将廉颇大军开到长平,于是秦、赵便在长平摆开了战场。初战赵军失利,损失了一员副将、四名尉官。

赵国大将廉颇作战经验甚是丰富,他根据秦强赵弱的形势,依靠上党地势险要,储备不足,采取防守战略,筑垒坚守,坐待秦军疲惫。秦军屡次挑战,赵军依然不动,两军形成相持局面。

赵孝成王求胜心切,对廉颇损失兵将而又胆怯不战很生气,屡次责备他。秦国国相范睢乘机派人到赵国用千金贿赂权臣进行离间活动。他们暗中散布说:“秦国所怕的,只不过是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而已。廉颇容易对付,况且他就要投降了!”赵王听到这话,就要撤换廉颇,用赵括为将。谋多虑远的老臣蔺相如,十分了解赵括的军事才能,坚决反对撤换廉颇任用赵括,赵王不顾蔺相如的反对,罢免了廉颇,任用没有实战经验、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为将。

图片

秦王得知赵括当了将军,于是暗派白起为主将,王龅为副将。赵括就职后,调换军中将领,改变廉颇以守为攻的策略,出兵攻打秦军。白起率兵假败而逃,助长赵括骄狂心理,诱敌深入,暗中布置左右两股骑兵准备夹击赵军。赵括果然年轻气盛,初战得胜,便得意忘形,乘势追击,直到秦军营垒。秦军坚守壁垒,赵军打不进去。这时秦以二万五千奇兵截断赵军退路,又以五千奇兵截断赵军与营垒之间的联系。这样赵军被切为两段,而且断绝了运粮的道路,处于势孤粮绝的被动地位。白起又派轻装部队迅猛攻击。赵军失势,只好重又筑垒坚守,以待救兵到来。到九月,赵军断粮已有四十六天之久,军卒饥饿不堪,竟然残杀相食。面对这种危急状况,赵括无奈,只得把几十万大军分为四队,轮番向秦军营垒发动冲击,企图夺路逃生,但因秦军壁垒森严而不得成功。无可奈何,赵括只得亲自率精兵与秦军搏杀。结果,狂傲自大的赵括死在秦军的乱箭之下。赵括一死;全军立即瓦解,四十万士兵投降了。白起与军中诸将商议说:“秦军攻下上党后,上党的民众不愿意为秦国出力,反而归服赵国。看来赵 虽然瞒过了惠王,但庞涓心中有数,回府后闷闷不乐,怕孙膑一旦被重用就会夺去他的兵权,便冥思苦想出一条陷害孙膑的毒计。一次两人私下相会时,庞涓很关切地问孙膑说:师兄家族都在齐国,今兄已在魏国为官,何不派人迎来同享富贵?”孙膑闻言,含泪答道:“咱们虽为同窗,你却不知我的身世,我四岁丧母,九岁丧父,是叔父孙乔将我养育成人的。后来齐国内乱,旧臣被诛戮,叔父和两位从兄孙平、孙卓带我逃难到周。因遇荒岁,我在周北门换个地方为人做工糊口,叔父父子不知所往。多年来杳无音信,不知他们流落何方了,哪还有什么家人可问。”说完已泪流满面了,庞涓又问:“然则兄长还怀念故乡坟墓吗?”孙膑说:“人非草木,谁能忘本?先生在我下山之前曾说‘功名终在故土’,今已做了魏臣,这些话再休提起了。”庞涓点头称是。

提示:您可以通过浏览器菜单选择“文件 → 打印 → 另存为 PDF”来保存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