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有书(ID:youshucc)
愿你我平分这春色,所遇皆良人,所行化坦途,所求皆所愿。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国学文化主播朗读音频宋代徐铉曾有诗:
“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
春分时节,雨声细微,斜风轻拂,也将带回远方的客人。
春分,是一年中最美的节气,一切美好都已如期而至。01
昼夜等分,万物生发今日,太阳直射赤道,昼夜相等。《春秋繁露》中说:
“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从此刻开始,太阳的直射点逐渐北移,南半球渐渐入秋,从此昼长夜短。
后来,他偶然间在梦中看到一位智者,这位智者对他说:
“一切都会过去的。”
他茅塞顿开,原来这就是自己想找的那句话。
是啊,不论好坏,一切都会过去的。 这份短暂,让幸福的人珍惜当下,让不幸的人有了力量捱过现在,对未来种下期许。 在艰难的时刻挺住,就会有后来的一切;只要熬过寒冬,就会迎来春天和欢喜。 就像汪国真的一首小诗说的那样: 只要春天还在我就不会悲哀纵使黑夜吞噬了一切太阳还可以重新回来只要生命还在我就不会悲哀纵使陷身茫茫沙漠还有希望的绿洲存在只要明天还在我就不会悲哀冬雪终会慢慢消融春雷定将滚滚而来 春光不可负,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将重新开始。02
不暖不凉,万事恰好 春分时节,除了高纬度地区,日平均气温都已达到了零度以上。 气候适宜,时令恰好,一转眼便已是岸柳青青,莺飞草长。 如果说立春是春天的开始,谷雨是春节的结束,那么春分刚好停留在春天的一半,恰如其分。 “最是一年春好处”,人生最极致的状态,就是“恰好”。 《增广贤文》中说:“莺花犹怕春光老,岂可教人枉度春。”
意思是说,黄莺和鲜花尚且担忧时间的流逝,人怎么可以白白浪费这大好春光呢?
人生中的很多事,不怕等不到最好的时机,只怕你不肯开始。 唐朝开元年间,有一位年轻人名叫卢生,他的梦想是能够进京考取功名。 在途经河北地界时,他找了一处客栈歇脚,恰巧遇到了一名出门游历的道士,二人随后便攀谈起来。 卢生将自己毕生的苦难尽数吐出,向道士倾诉着自己的雄心壮志和穷困潦倒的现状。 只见道士拿出了一个青瓷枕头,对卢生说:“只要你在这个枕头上睡一觉,你的人生就会圆满了。”
当晚,卢生便梦到了自己理想中的人生:
他成功考取了功名,娶了美丽的妻子,儿孙环膝,官运亨通,一生享尽了荣华富贵。 就在他沉迷之际,一声鸡叫把他从睡梦中唤醒,他发现一切都没有改变——他还是穿着破旧的衣服,道士就坐在床边,客栈为他煮的黄粱饭也还没有熟。 一生的尊荣,原来只是“黄粱一梦”。 对待梦想,如果不付出行动,再多的豪言壮语也只是空想。汪曾祺在《人间草木》里也说:
“我念的经,只有四个字‘人生苦短’,因为这苦和短,我马不停蹄,一意孤行。”
一生短暂,或许每一刻都是刚刚好的时机,一切事情,都不必等。
有想做的事情就去做,有想爱的人就去告白,有想说的话就趁现在说出来。 人间万物皆恰好,莫负春光莫负卿。03
春有三候,美好如愿而至每至春分时刻,便有一句俗语:
“春分麦起身,肥水要紧跟。”
春水初生,农耕开始繁忙,我们等来了新一年的播种期。
越冬作物进入了春季的生长阶段,玄鸟归来,春雷滚滚。林语堂曾说,这世上有4件事最幸福:
“一是睡在自家的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饭菜,三是听爱人说情话,四是和孩子做游戏。”
其实,最幸福的事,往往最平常。
无论得与失、富与贫,只要心中长存美好,便可发现日子的诗意。 苏轼的好友王定国,早年曾因“乌台诗案”一事遭到贬黜。 很多年后,当他从岭南归来时,问身边的侍女:“岭南之行,你待如何?”只见侍女温柔且坚定地说:
“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短短一句,让人如饮醍醐。
心安,便有美好长存;心安,便可静候每日佳音。 一个人最美好的念想,大抵都藏在了春天中。 春草青青,我期待这五分的春意,更期待满分的你。有一位诗人说:
“桃花开了,纯属友谊;杏花也会开,出于爱;紧接着,梨花、李花和槐花一齐涌来,出于道义,也出于同情。
被动的生活滋生出了这样的现实:既然活着就要努力,要以美好示人。”
其实,美好就是追赶一场又一场的“恰逢时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