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为什么君子必定敬妻? 内容: 《孔子家语》记载:“昔三代明王之必敬妻子也,盖有道焉。 妻也者,亲之主也;子也者,亲之后也,敢不敬与? 是故君子无不敬也。 敬也者,敬身为大;身也者,亲之支也,敢不敬与? 不敬其身,是伤其亲;伤其亲,是伤其本也;伤其本,则支从而亡。 ”妻子指妻子和儿子。 “亲之支也”,指父母祖先的支派。 《礼记》中,“支”写作“枝”,分支。 以往夏商周三代的圣明君主,必定尊重爱护妻子与儿女,这是有道理的。 妻子是祭祀祖宗、照顾父母的主妇,儿子是祖先的后代,怎能不尊重? 所以,君主对于妻儿没有不尊重的。 谈到尊重,最重要的是尊重自己,自身是父母衍生的支派,怎能不尊重? 不自重就是伤害父母,伤害父母就伤害了根本,伤害了根本,枝干会随之枯亡。 君主敬身、敬子、敬妻是百姓效法的榜样,珍重自身,推及到珍重百姓;亲爱儿女,推及到亲爱百姓的儿女;尊重妻子,推及到尊重百姓的妻子。 君主做好这三件事,深远的教化才能推广到普天之下。 从这些论述中,可以看到传统文化没有不敬妻子,更没有歧视妇女。 中国人讲夫义妇德,完全是按照天地自然之道提出来的。 中国古人特别强调“道”,道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本来如此的状况和规律。 古人按照自然规律来指导人生、治理社会,这样人生才能幸福,社会才能安定。 《论语》中记载,孔子说:“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天没有用语言的方式和人们交流,但可以从四季的变化、万物的自然生长中观察到规律的存在。 例如,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都是自然的规律。 人也要按照天道生产、生活。 这种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在古代适用,在今天依然适用,所以称为“天道”。 “天”是自然而然的意思。 自然而然的道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一般人没有注意观察,只有圣人把道观察出来,记载在经典之中。 因此,要读《群书治要》,要提倡学习经典。 “经者,常也”,经典所讲的是恒常不变的规律。 学习传统文化,就可以做到“顺天者昌” “得道者多助”,告诉人们如何趋吉避凶。 如果按照“道”去做,帮助自己的人会越来越多;如果违逆“道”,帮助自己的人就会越来越少,甚至连父母亲人都会离去。 古人观察这种自然而然的规律去处理人际关系。 首先,要处理好夫妻之间的关系,提出“男女有别”。 “别”并不是地位上的差别,而是职责上有分工,男主外女主内,这是根据男女生理、心理的不同规定的。 特别是在古代农业社会,创造经济收入、养家糊口主要由男子承担,这就要求男子不能见异思迁、寻花问柳,而是要有恩义、道义、情义;女子承担着教育子女的重要责任,所以必须有良好的德行才能言传身教,把儿女教导好,起到相夫教子的作用。 夫义妇德是自然而然的规律。 为什么古代的圣王一定是敬重妻子的? “妻也者,亲之主也。 ”因为妻子负责祭祀祖先、孝敬公婆、助夫成德、和睦妯娌、教育子女,她的责任无比重大。 所以古人说,娶一个好太太可以兴三代,而娶一个不好的妻子可以败三代,这绝对不是夸张。 在古代,妻子不仅不会受到歧视,反而还特别受到尊重。 古代的妻子,完全没有自己,很多妻子都不要自己的名字,不图名、不图利,只是一心一意地把家庭照顾好,帮助丈夫事业成就,让丈夫没有后顾无忧。 对于妻子的这种德行和付出,丈夫怎能不感恩、不敬重? 《易经》中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说明女子要效法大地的德行,大地很安静,很平稳,所以做妻子的不能常常发火。 “安”字,上面是一个宝盖,代表家;下面是一个“女”字,代表女子在家,家就会安,就幸福。 女子还要效法大地的厚重沉稳,“地之秽者多生物”,大地污秽、肮脏的地方,反而植物长得很茂盛。 所以,女子越是忍辱负重,越有德行,家庭的幸福才越有保证。 正是因为妻子对家庭有大的贡献,有这种品质,当然受到丈夫的敬重。 发布时间:2025-07-22 12:05:47 来源:奇闻网 链接:https://www.qiwentop.com/lishi/10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