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明朝官员程敏政简介:曾涉徐经、唐寅科场案而被诬鬻题 内容: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 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 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 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 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那么下面历史名人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程敏政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程敏政(1446年1月7日~1499年7月11日),字克勤,中年后号篁墩,又号篁墩居士、篁墩老人、留暖道人,南直隶徽州府休宁县人,隶沈阳中屯卫籍 ,出生于河间。 后居歙县篁墩(在今屯溪),故时人又称之为程篁墩。 南京兵部尚书程信之子。 十岁时,以“神童”被荐入朝,由皇帝下诏,就读于翰林院,成化二年(1466年)中一甲二名进士,为同榜三百五十余人中最少者。 历官左谕德,直讲东宫,学识渊博,为一时之冠。 孝宗嗣位,擢少詹,直经筵,官终礼部右侍郎。 后涉徐经、唐寅科场案被诬鬻题而下狱。 出狱后, 愤恚发痈而卒,赠礼部尚书。 人物生平程氏世居休宁,七世祖荣秀,任元代江浙儒学提举。 荣秀生文贵,文贵生社,社生吉辅,吉辅生杜寿,杜寿生晟,晟生信。 程杜寿为程敏政曾祖,洪武末戍河间,隶沈阳中屯卫籍。 父程信,字彦实,号晴洲钓者,人称晴洲先生,《明史》卷一百七十二有传。 程信举正统七年进士,英宗北征,曾上疏谏止。 景帝初,也先犯京师,信督军守西城,退敌有功。 后任四川参政,理松潘边储,协巡抚侍郎罗绮破西南黑虎诸寨。 天顺初,历官太仆卿、都察院左金都御史。 成化纪元,历经兵部右侍郎、兵部左侍郎。 成化三年,四川、贵州山都掌乱,进兵部尚书,提督军务,率师平蜀,破诸寨,擒徽数千。 晚岁还居休宁,优游山水之间(按,据程敏政辑《程氏贻范集·乙集·卷十八·鲍宁〈送程使君诗序〉》记载:程信于正统八年(1443年)首次回休宁。 另据《篁墩文集·卷五十一·奉迁五世祖考妣祭告先祠文》记载:程信于成化十一年(1475年)致仕后回休宁乡居 )。 年六十三卒,赠太子少保,谥襄毅。 程信历官三十余年,以名臣闻于世。 所著有《晴洲集》、《容轩稿》、《榆庄集》、《尹东稿》、《南征录》等若干卷。 敏政母林氏,处士林欣女,素有德仪,累封夫人,弘治八年卒。 敏政生而早慧,少承家训,人方之孔文举、李长源。 十三岁随父宦游四川,侍郎罗绮异之,以神童荐于朝。 大学士李贤试以圣节及瑞雪诗并经义各一篇,敏政应对自如,援笔立就。 诏读书翰林院,师从李贤、刘诩、吕原、彭时诸公。 及至壮年,李贤以女妻之。 十九岁,以《尚书》中顺天府乡试第一人;二十三岁,举成化二年一甲二名进士,为同榜三百五十余人中最少者,授编修,同修《英宗实录》。 翰林院中,“学问该博称敏政,文章古雅称东阳,性行真纯称陈音,各为一时之冠”。 成化五年,同考礼部贡举。 后又同修《资治通鉴纲目》。 十一年,廷试进士,为受卷官。 十八年,因父丧在休宁守制期间,编纂《新安程氏统宗世谱》。 二十二年,主考应天府乡试。 二十三年,迁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讲学士。 弘治元年,同修《宪宗实录》兼侍文华殿讲读。 时台臣汤燕论奏,请退奸进贤,各有所指,敏政在所进之贤中。 由是有阴忌之者,必欲去之。 旋有御史王篙等,以暖昧之言中伤敏政,诏令敏政致仕。 礼部尚书丘濬劝其自辩以明,敏政答书谓:“欧阳公、朱文公当时各遭谗谤。 时欧公在执政,故力可辩;文公在庶僚,故不可辩,恐反遭锻炼故耳。 况上有老母,下有弱子邪! ”即归,读书讲学于休宁南山精舍。 郎中陆容、给事中杨廉、进士夏超、锦衣千户叶通先后上书讼其冤。 弘治五年冬,昭雪复官。 七年,升太常寺卿兼侍讲学士,掌院事。 十一年,擢礼部右侍郎,任《大明会典》副总裁,专掌内阁诰敕。 十二年春,与李东阳主考礼部会试。 会试未发榜,给事中华昶等弹劾敏政鬻题与举人徐经、唐寅。 事即午门前置对,敏政不服,且以昶所指二举子卷皆不在所取之中。 复校所黜可疑十三卷,亦未尽经敏政校阅,既而同列言官,再有劾者,敏政乃请与廷辩。 华昶等人于廷辩之时语塞,以言事不察被谪。 时值酷署,敏政出狱四日,以痈毒不治而卒,赠礼部尚书。 沈周闻讣,慨然悼之,发“君子不知蝇有恶,小人安信玉无瑕”之痛。 《孝宗实录》论此事为:“言官驳其主考任私之事,实未尝有。 盖当时有谋代其位者(《万历野获编》作傅瀚) ,命给事中华昶言之,遂成大狱,以致愤恨而死。 有知者,至今多冤惜之。 ” 发布时间:2025-08-02 10:03:13 来源:奇闻网 链接:https://www.qiwentop.com/lishi/10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