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端午节故事都有什么?端午节的起源是什么? 内容: 中国的端午节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端”的意思是“初始”,所以“端五”的意思是“初五‘’。 端午节又称为“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沐浴兰节、诗人节”等。 至今已有超过2500多年的历史。 那端午节的起源故事是什么呢? 跟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端午节最初是一个祛病防疫的节日,春秋以前,吴越在五月五日以赛龙舟的形式举行祭祀习俗方面的活动,目前的端午节的活动较之前更丰富了。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许多说法,主要是根据祭祀屈原和纪念伍子胥为主。 春秋时期的楚怀王的大臣屈原,主张提拔人才和赋权,丰富强兵,主张与齐结盟并一起抗秦,却遭到了贵族们的强烈反对,并被撤职,流放到沅, 湘盆地。 与此同时,他写了《离骚》、《天问》、《九歌》等诗。 公元前278年,秦军突破京都楚国,屈原看到他的祖国被入侵,不忍抛弃祖国,于是5月5日投奔汨罗江。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人民异常悲伤,冲到汨罗江的边缘,向屈原致敬,拯救他真正的自我。 一个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和鸡蛋,把它们扔进了河里,让鱼龙、虾和螃蟹吃,不会咬屈原的身体。 一位老医生量了一坛雄黄酒,倒进了河里,说是为了药晕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原。 后来,由于担心饭团会被龙吃掉,人们想出了用南燕叶子包裹饭团的主意。 米,包着彩色的丝,逐渐发育成褐色的种子。 每年五月初五,都有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和其他风俗,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还有些人认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伍子胥。 伍子胥的父亲和弟弟被楚平王,杀死,后来子胥抛弃了黑暗图明叛逃到吴国,打败楚国,后,他鞭打楚平王,为他的父亲和兄弟报仇。 当夫差继承王位时,吴军士气高涨。 越大败,伍子胥建议彻底摧毁越,但夫差不听,吴国的大臣接受越的贿赂并诽谤他们,说许在未死之先,对左邻右舍曰:“吾死后,挖眼挂于东门,望军入城。 ”“武,遂自刎而亡,闻言大怒,一把夺身于五月五日革入大江。 所以根据传说,端午节也是纪念伍子胥的一天。 端午节,连同春节,清明节和中秋节,被称为中国的四个传统民间节日。 2006年5月,国务院将端午节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从2008年开始,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假日。 2009年9月6月,联合国教科文正式审批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的节日。 举世闻名的节日,端午节不仅是大多数中国人的习俗,也是受中华文化影响的汉字人的习俗,文化圈国家和全世界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发布时间:2025-08-09 09:00:08 来源:奇闻网 链接:https://www.qiwentop.com/lishi/11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