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后世如何评价朱佑樘?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内容: 朱佑樘,即明宪宗,明朝第九位皇帝,在位共18年,年号弘治。 他是明宪宗朱见深第三子,生母是孝穆纪太后。 接下来历史名人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九月即位,朱祐樘为人宽厚仁慈,躬行节俭,不近女色,勤于政事,重视司法,大开言路,努力扭转朝政腐败状况,驱逐奸佞,勤于政事,励精图治,任用王恕、刘大夏等为人正直的大臣,史称“弘治中兴”。 虽末年宠信宦官李广,但是立刻改过自新,历代史学家对他评价极高,明朝万历年间的内阁首辅朱国桢就说:“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 ”弘治十八年(1505年),朱祐樘驾崩于乾清宫,享年三十六岁,葬泰陵,庙号孝宗,谥号“建天明道诚纯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 轶事典故文化素养孝宗的文化修养,首先得益于他较早的合法的取得了皇太子的地位。 六岁时就被父亲宪宗立为太子。 9岁的时候就出阁讲学了。 皇太子出阁讲学是接受正规教育的开始。 担任教育的官员一般都是学养深邃之人。 所以,孝宗从九岁出阁讲学到十八岁(虚岁)即位,整整接受了非常正规的九年教育。 三德才艺他在太子时期,得到博学多才的程敏政、刘健等人的指点,熟读经史,养成“仁孝恭俭”的品格。 即位后仍然手不释卷,经常阅读《孝经》、《尚书》、《朱熹家礼》、《大明律》,稍有疑问立即请教儒臣法吏。 无怪乎人们称赞他是明朝最为遵循儒家伦理规范的皇帝。 中国古代有“三不朽”的说法,指立德、立功、立言。 在明代皇帝中,尽管孝宗在遵守儒家的伦理上做得算是最严谨的了,却不愿放弃他对于艺术的爱好。 《明史·艺文志》,可以看到孝宗有《诗集》5卷,可惜已经失传。 除了在诗歌方面的兴趣,弘治皇帝对于绘画、弹琴也很喜爱。 清人姜绍书就提到弘治皇帝爱好绘画与琴道的事情。 在士大夫们看来,皇帝喜欢乐曲,恐怕将来会滑入贪图享受的深渊中。 因此,一些专门负责纠察朝政的言官们就纷纷上疏,劝说弘治皇帝不要耽于声乐,而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修养身心之上。 弘治皇帝总是表面上接受,私下里却对旁边的太监们说:“弹琴何损于事? 劳此辈言之。 ”意思是说,弹琴与政务又有什么冲突呢,要你们多嘴。 他本人对言官的劝谏虽不以为然,却也不以为忤,这正表现了他宽容的一面。 他还尽可能地避免来自士大夫们的批评。 例如,他擅长绘画,宫中也有许多画师。 有一次,他赐给画师吴伟几匹彩缎,害怕大臣们知道后没完地议论,对吴伟说:“急持去,毋使酸子知道! ”意思是说,赶紧拿去,别让那些酸腐的书生们知道。 弘治皇帝之所以受到儒家士大夫们的一致称颂,主要在于他始终在表面上给士大夫们留下充足的情面。 善良宽容幼年失母,对于孝宗影响深远,也许孝宗后来的善良、温和、宽容,除了儒家的教育之外,还源于幼年时弱者的心态。 孝宗在处理万贵妃一事上,最能体现他的宽容。 尽管传说母亲纪氏是被万贵妃害死的,但是,当他即位后一位官员上疏要求惩办已死的万贵妃及其族人的时候,孝宗认为这样的做法是违背先帝的意愿,不愿接受。 作为一个皇帝,他这一辈子没有享过什么福,却遭了很多罪,受过无数恶毒的伤害,但最终却又选择了无私的宽恕,这就是明君的胸怀与气度。 厉行勤俭孝宗在生活上也能注意节俭,弘治元年(1488年),出使明朝的朝鲜使臣曾对朝鲜的国王说:“先皇帝(宪宗)或于用人,间以私意,今皇帝(孝宗)则铨注登庸一出于正。 又性不喜宝玩之物,虽风雪不废朝会,临群臣皆以丧服,惟祀天祭用黄袍,臣等慰宴时不奏乐,不设杂戏,劝花置于床上而不簪。 大抵先皇帝弊政一切更张矣。 ”宪宗生前爱穿用松江府所造大红细布裁制的衣,每年要向那里加派上千匹。 而这种织品,用工繁浩,名虽为布,实际却用细绒织成。 孝宗当时还是太子,内侍给他送来新裁制的衣服。 他说:“用这种布缝制的衣服,抵得上几件锦锻衣服。 穿它,太浪费了。 ”遂谢而不用。 他当了皇帝后,下令停止为皇宫织造此布。 一夫一妻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里,男人三妻四妾是常事,也是旧伦理道德体制允许,并受国家法律保护。 一般讲,身为皇帝九五之尊之人,更是三宫六院女人成群,其中佼佼者像唐玄宗和晋武帝之流,其后宫佳丽数量足可组建一个整编师。 即使差到像光绪一样惨,也有一后二妃共三人,所谓一夫一妻似乎永远跟皇帝们无关。 但事实往往就存在例外,朱祐樘就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用实际行动实践男女平等的皇帝。 他一生只娶了一个张皇后,从不纳宫女,也不封贵妃、美人,每天只与皇后同起同居,过着平常百姓一样的夫妻生活,实在不易。 孝宗和张皇后是患难之交,一对恩爱夫妻。 从接受的教育看,他也很早就懂得若想当个好皇帝,就不能爱美人废江山的道理。 两人每天必定是同起同卧,读诗作画,听琴观舞,谈古论今,朝夕与共。 这不经意间的举动,创造了古往今来一个特殊的纪录,也算是朱祐樘作为一代明君的佐证之一。 正是由于孝宗坚持只宠皇后一人,使得他成为历代皇陵中只葬着夫妻两人的绝无仅有的典型,给他明君贤主色彩颇浓的一生更加平添了许多亮色。 发明牙刷中国在南宋已有牙刷了,在中国四川成都中药博物馆依然展出一把宋代竹柄牙刷,堪称医史文物珍品。 美国牙科医学会和美国牙科博物馆等的资料显示,世界上第一把牙刷是由中国皇帝明孝宗朱祐樘于1498年发明的,方法是把短硬的猪鬃插进一支骨制手把上。 2004年,伦敦罗宾逊出版社出版的《发明大全》一书,列举了人类300项伟大的发明,也把牙刷的发明权归到朱祐樘名下。 历史评价历史总评朱祐樘此人人品极佳,提倡一夫一妻制。 一生无大作为,但是很稳定,不胡来,比较勤政,尊敬大臣,做了很多为民的善政。 这样的皇帝虽然不能名声远扬,但是能够让自己的子民真正享受安乐了。 他也是明代中叶励精图治的明君。 朱祐樘的政绩诚然卓越,但最让人感动的,是他的宽厚仁慈,不管对谁,他都是宽厚对待,甚至包括他的仇人。 史书评价《明史》:明有天下,传世十六,太祖、成祖而外,可称者仁宗、宣宗、孝宗而已。 仁、宣之际,国势初张,纲纪修立,淳朴未漓。 至成化以来,号为太平无事,而晏安则易耽怠玩,富盛则渐启骄奢。 孝宗独能恭俭有制,勤政爱民,兢兢于保泰持盈之道,用使朝序清宁,民物康阜。 《易》曰:“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 ”知此道者,其惟孝宗乎! 历代评价李维桢:体貌大臣,开广言路,节用爱人,休息乎无为。 近者歌讴而乐之,远者竭蹶而趋之。 德泽上昭天,下漏泉。 至于今父老称弘治之盛,虽汉文、宋仁,何以加焉! 查继佐:“帝业几于光昌矣。 群贤辐辏,任用得宜,暖阁商量,尤堪口法。 斥妖淫,辟冗异,停采献,罢传升,革仓差,正抽分,种种明断外,尤莫难于孝穆、孝肃之别祀,万贵妃之免议,于肃愍之旌功。 所谓情而安之于义,又列辟之所不能忘也。 升遐之日,万姓哀号,岂偶然哉! 若夫待外戚过厚,赐予颇滥,冗员尚多,中贵太盛,囗或移心斋醮,纷费囗,盖积渐者久,未能遽革也。 夫果深有得于《太极》、《西铭》诸图书,即何难骑龙而上仙哉! ”。 朱国桢:“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 ”谷应泰:“人主在襁褓,则有阿姆之臣;稍长,则有戏弄之臣;成人,则有嬖幸之臣;即位,则有面谀之臣。 千金之子,性习骄佚,万乘之尊,求适意快志,恶闻己过,宜也。 ”谈迁:“虽寿宁之戚,天下艳之,然宠如窦宪,尚难泌水之园;骄即武安,未请考工之宅。 则帝心之端可知矣。 ”邓元锡:“闻诸父老言,敬皇帝之世,太平有象也。 君臣恭和、海内雍安。 兆氓益殷炽阜裕,学士争游情于三代两汉之文。 洋洋巍巍,斯为盛。 语曰:日中必礟,即欲为国家建治平无疆之统,斯千载一时矣。 ” 发布时间:2025-08-12 10:00:33 来源:奇闻网 链接:https://www.qiwentop.com/lishi/11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