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明朝榜眼施鳯来简介:曾以礼部尚书入阁,附媚太监魏忠贤 内容: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 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 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 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 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那么下面历史名人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 施鳯来 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施鳯来 (1563年—1642年),字羽王 ,号存梅 ,明末浙江平湖人。 他是平湖历史上在封建社会科举会考制度中,获取功名最高之人他在明万历三十五年丁未科(1607年)获会试第一名,廷试一甲第二名,即榜眼。 人物生平施鳯来是平湖历史上在封建社会科举会考制度中,获取功名最高之人。 他在明朝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丁未科获会试第一名,廷试一甲第二名,即榜眼。 授编修,积官少詹事兼礼部侍郎,以礼部尚书入阁。 施鳯来素无节概,以和柔媚于世,依阿权势。 施鳯来才高八斗,但由于其在当朝做官时,附媚太监魏忠贤。 随着魏忠贤权势的壮大,满朝文武自然对其谄媚至极,浙江巡抚潘汝桢更是首次提出要为魏忠贤建生祠,成为此举的始作俑者。 而天启皇帝不仅亲准了这一荒唐奏折,甚至题“普德”匾为之推波助澜。 于是全国各地开始了一轮占用耕地、推挖坟墓建生祠的热潮。 此同时,魏忠贤的称号也发生了由上公到殿爷再到九千岁的转变,可谓登峰造极。 施鳯来也和他人一起提议为魏忠贤在全国各地建生祠(即纪念魏忠贤的祠堂),因而受到当时其它士大夫的鄙视。 天启七年(1627年),明思宗崇祯帝即位之后,山阴监生胡焕猷劾立极、施鳯来、瑞图、国普等,“身居揆席,漫无主持。 甚至顾命之重臣,毙于诏狱;五等之爵,尚公之尊,加于阉寺;而生祠碑颂,靡所不至。 律以逢奸之罪,夫复何辞? ”帝为除焕猷名,下吏。 立极等内不自安,各上疏求罢,帝犹优诏报之。 十一月,立极乞休去,来宗道、杨景辰并入阁,鳯来为首辅。 御史罗元宾复疏纠,鳯来、瑞图俱告归。 魏忠贤被诛之后,施鳯来落职闲住。 鳯来能为曲,著有《三关记》传奇,《曲海总目提要》叙宋杨家将故事。 发布时间:2025-08-12 10:19:41 来源:奇闻网 链接:https://www.qiwentop.com/lishi/11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