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廉颇,他有哪些辉煌战绩? 内容: 廉颇,战国末期赵国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他的一生有辉煌的战绩,令人崇拜与尊敬,但是暮年的廉颇却有报国之心却无报国之地,落得了个连自己的家乡都回不去的下场。 接下来历史名人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廉颇的辉煌战绩,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廉颇是战国时代的武将。 他征战了几十年,攻陷了无数城市没有战败的时候。 他又是个知错就改的将士。 如果他知道他的错误,他就会进行改正。 一战成名——破齐之战齐宣王统治的时候,齐的国家很强大。 齐宣王凭着自己国家强大的力量,逐渐干涉别国内政,还逼死燕王。 燕王的儿子燕昭王继承王位,发誓要为父亲和受苦受难的燕人报仇雪恨。 他利用战略家苏秦,派苏秦向各国施压,说服他们一起共同抵抗齐。 公元前284年,燕国攻打齐国,并且叫上了另外五个国家一起。 他们一起从四面八方攻打齐国,齐国很快被攻陷了70多座城。 赵国派遣的将士是廉颇,他骁勇善战,没有多久就把齐国的阳地和晋地攻占了。 战争很快把齐国从一级强国降为二级强国。 齐国再也没有与秦国相比的资格,而是地位也被后来的赵国所取代。 战争期间,秦国通过赵国与齐国作战。 此时,齐国派遣说客试图通过给予领土来使赵国保持中立。 然后他命令前线部队大规模撤退,正好秦军经过。 面对赵的两不相帮,秦王很不高兴。 赵王知道秦国在这片领土上对自己有意见。 迫于压力,他派遣了一些军队象征性地说,廉颇的6000骑兵属于古代保护北疆的部队。 廉颇的军队离得太远,当大军都撤回了赵国时,还没有接到撤退的消息,直到王赵派遣新的部队到齐赵前线。 被赵王遗忘的6000骑兵成为当时前线唯一的部队。 这就是廉颇的出名之战是上天赐予的机会。 六千骑兵配合着乐毅一起伐齐,突然出现在了齐国的阳晋地带。 他一下子攻克了齐国的多道防线。 赵王一看,六千兵竟然打赢了这么多齐国的士兵。 立马增兵支援在前线单打独斗的廉颇。 廉颇也在他的第一次大战中成名,战后获得了上卿的称号。 这个称号是那时候战国除了赵王最高的称号。 (1)完璧归赵在战国期间,赵王收到了一块珍贵的玉石“和氏璧”,秦王知道了这一点,就写信给赵王,并派人去拜访赵王,说秦王愿意用十五座城市换取这块珍贵的玉石。 赵王心里想,秦王一直是个唯利是图、不吃亏的人,这次你怎么这么大方呢? 大臣们想不出什么好办法,蔺相如知道了这一点,就对赵王说:“王,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去秦国,面见秦王。 如果秦王不肯通商十五城,我就把和氏璧全部带回来。 赵王深知蔺相如的英勇和聪敏,就允许了他。 到了秦国,秦王亲自面见了他。 蔺相如将宝玉递给了秦国的皇帝,秦国的王接过后,仔细观看,爱不释手。 看完后,又一个接一个地传给大臣,然后交给后宫的美人看,站在在他身边等待了很久。 秦王没有提到割让十五座城市的事,他知道秦王没有诚意用城市换取珍贵的玉石,但珍贵的玉石掌握在秦王手中,他想了想,想出了一个方案,走上前去对秦王说:“这和氏璧虽然好看,但有点小问题。 秦王一听到有什么不对劲,立刻叫人把宝玉从宫中带回蔺相如那里,蔺相如拿着“和事璧”后退了几步。 他靠在柱子上,怒气冲冲地对秦王说:“起初,你写信给赵王,说你愿意用十五座城市换赵国的“和氏壁”,赵国的大臣们说,不要相信秦国的话。 我不这么认为。 我说现在的人都讲信用,更不用说秦国的国王了! 赵王认为我说的对,派我去送“和氏璧”。 现在国王你已经把宝玉交给了下面的人,但你却没有提到十五座城市的事情。 因此,国王没有诚意用城交换这块玉。 我现在手中拿着这块玉石。 如果国王坚持要逼我,我宁愿用这根柱子来使我和和氏璧破碎! 蔺相如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冲去,秦王想让武士抢他的玉,但他害怕蔺相如真的会打碎这珍贵的玉石。 他很快补偿了蔺相如,说:“大夫,别担心。 我说的话怎么算不上! ”然后,他让人把地图带来,虚伪地指着地图说,“从这里到那里有十五座城市,一个个都分配给赵国。 ”林相如认为秦王经常偷奸耍滑。 他对秦王说,这玉石是世界上有名的宝器。 当我把他送到秦国时,赵王不吃饭了五天,举行了一个盛大的仪式,将珍贵的玉石送上秦国。 现在,如果国王想要接受这珍贵的玉石,他应该禁食五天,在朝廷举行一个接受珍贵玉石的仪式,秦王说:“好吧。 ”他派人带着蔺相如去旅舍休息,蔺相如把这块珍贵的玉石带到了住处,让手下一人打扮成商人,把这块珍贵的玉石包起来,藏在身上,偷偷带回了赵国。 至于秦王会对他做些什么,他一点也没想。 后来秦王发现后悔为时已晚,他想出兵攻击赵,赵国已经做好了军事准备,不好打赢。 最后秦王不得不让蔺相如回到赵国。 (2)渑池会面公元前279年,秦国的王为了能安心地去攻打楚国,主动去找赵国的君王,想要和他见面谈谈。 会面地点在渑池。 秦王派使者告诉赵王,约赵王将在渑池会谈。 赵王怕秦王但又不敢不去,所以就带着蔺相如去了渑池。 赵王被迫击鼓的时候,他为了使赵国处于平等地位,根据道理争论,让秦王不得不击打瓦缶。 之后,秦国要求赵交出十五座城,但蔺相如一步也不让步。 说秦王应该用秦国来交换十五座城池。 秦王想要发怒,但是大将廉颇也在赵国向此张望,最后秦王什么也没得到。 蔺相如机智保护了赵王的安全,使赵王没有受到侮辱。 经过这两件事情后,赵王认为蔺相如是一个伟大的功臣。 他拜蔺相如为上卿,其地位甚至高于廉颇。 廉颇对蔺相如的头衔不满。 他认为作为赵国的将军,他在攻打扩张的城市和领土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地位低下的林相如只会说话,却比我高,真的气人! 我见到他一定当众说他不行。 蔺相如不想和廉颇竞争,但他采取了避让的态度,为了防止碰见廉颇,每天早上早朝他总是说自己生病了。 蔺相如坐在车上,外出办事时,在远处看见廉颇往自己这边走来,就让车夫绕道行驶,避开廉颇,这种行为引起了他的手下人的不满。 蔺相如说道:“廉颇和秦王比起来,谁更可怕? 我连秦王在朝廷上都敢正面对斥,怎么会怕廉颇? 秦国之所以不敢攻打赵国,是因为廉颇和我都是朝廷的得力干将。 如果我们内斗,就像两只老虎互相伤害一样。 我们没有理由两败俱伤,让秦国捡了个大便宜。 我之所以回避,是为了把国家的危机置于我和他的私人恩怨之上了。 ”听了这番话,廉颇深受感动,他赤身裸体地背着长长的荆棘来到蔺相如家请求他的原谅。 从此他们的关系越来越亲密,可以说是生死的朋友。 摒弃前嫌,破燕拜相公元前251年,燕国的栗腹和赵国的关系很好。 当栗腹再次回到燕国时,栗腹对燕王说:“赵国的精锐都死在长平新的士兵还没有成长起来,可以选择攻击他们。 ”接着,燕王派了两军,两千辆战车,命令栗腹带领军队攻打鄗城,卿秦率军攻打代地,赵王立刻派廉颇带领军队进行反击。 他在鄗城打败了燕国的军队,杀死了栗腹,俘虏了燕国的其他将领,然后包围了燕国的首都。 燕国割让了五座城市,要求停战,赵王才同意休战。 这场战争结束后,赵王将封给廉颇一大片土地,拜为信平君,并拜为相国。 在大名鼎鼎的将军廉颇的指挥下,赵军利用燕军低估和旅途疲劳,而赵军同仇敌忾,共同打击敌人,才使燕国军队大败。 廉颇认为国家需要他自己,没有因为赵王的前面的冷落而责怪他,而是带领军队面对敌人。 廉颇再次充分发挥他的军事才能,带领军队打败了燕国军队,杀死了燕国将军,并带着不是很强的军队包围了燕国。 导致燕国首都被包围,差点要被廉颇给灭了,直到燕王愿意用五座城市换取赵国的撤退,赵国才撤退。 这场以少胜多、以强胜强的战争,使廉颇在七国享有盛名,这也是廉颇被列为战国时期四大名将之一的原因。 这场战争结束后,廉颇在赵朝的赵王封为假相。 已经六十多岁的廉颇又一次的获得了响彻七国的名誉。 在高位上的的廉颇也难抵奸佞小人的诽谤赵国的有个大臣郭开。 非常喜欢拍赵王和别的高官的马屁和阿谀奉承。 廉颇厌恶他这种行为,在宴会上当面对他训斥。 自此郭开怀恨在心,但是没有找到机会去报复廉颇。 孝成王死后,他的儿子继承了王位,被称为襄王。 襄王非常没有能力,只爱听好话,只会听小人的诽谤和偏袒小人。 郭开收养了一个女儿,名字叫做阿媚。 阿媚从小就学会了演奏琵琶,能演奏数百首歌曲。 13岁时,她就被送去给襄王当老婆。 郭成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皇帝的岳父。 从那以后,身为国家大臣的郭开操纵了政府。 郭凯贪图利润,嫉妒人才,毫无羞耻。 公元前244年,赵国用乐乘取代了廉颇将军。 廉颇很诧异,觉得乐乘算什么,便把乐乘轰走了。 但是这也导致廉颇不听命令,在赵国也待不下去了。 最后,廉颇被迫加入了魏国。 魏后却很久没有使用过老将廉颇,廉颇非常想回到赵国。 后来,秦国大规模进攻赵国,情势危急。 在大臣们的提醒下,他想再次使用廉颇。 他派了一个太监唐玫带着一副珍贵的盔甲和四匹好马到魏国大梁去召回廉颇,但要先看看廉颇身体如何,是否可以再上沙场。 郭开又动坏心思了,担心廉颇会再次掌权。 他偷偷地把很多财物给了唐玫,让唐玫告诉襄王,廉颇已经变成了不中用的废物,连自己的名字都不知道了。 廉颇见到这个使者很高兴。 为了展示自己强壮的身体,他还可以骑着马为赵国效力。 在使者面前,吃了很多饭。 因为那时衡量一个将军能否再上战场,要看他的饭量如何,如果饭量好,证明身体还比较硬朗。 唐玫向赵王汇报了调查报告:廉颇虽然能吃,但坐了一会儿就可以大便三次,说明廉颇年纪大了,身体比以前差多了,赵王顿时觉得廉颇不能用了,最后也没有将廉颇迎接回赵国。 狡猾的郭开和唐玫毁了一位老兵为赵国和赵国的未来征战的心。 后来廉颇被楚国接走,想要重用,可是廉颇的心都交给了赵国,再无报国之志。 最后,客死他乡在楚国了。 后世司马迁、王世祯等文学家都对廉颇谈得很多,认为廉颇具有大将军的风格,一生的辉煌战绩,没有失败过,但暮年遭受小人陷害也让人唏嘘不已。 发布时间:2025-08-14 10:10:58 来源:奇闻网 链接:https://www.qiwentop.com/lishi/11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