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石敬瑭谋反的原因是什么?石敬瑭反叛的皇帝是谁? 内容: 李从珂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东征,一举打垮自己的敌手,从而取得这场斗争的胜利,成为后唐王朝的最后一个皇帝---- 后唐末帝。 清泰三年(公元936年)的正月,严冬尚未过去,寒冷依然笼罩着大地,呈现出一派凋敝的景色。 时值千春节(皇帝的生日)来临,皇宫里一片喧闹,到处张灯结彩,鼓乐齐鸣,门庭楼阁粉饰一新,内宫的大门上,高挂着一块横匾,上面“万寿无疆”四个大字金光闪耀,十分气派。 朝廷还为此摆下了丰盛的酒宴。 按照惯例,满朝的文武官员和各镇的节度使,都携带寿礼进宫朝贺,为末帝祝寿。 拜寿的人大都来齐了,末帝发现只有一人没到----河东节度使石敬塘,而他的妻子魏国长公主却以双重身份前来祝寿:皇亲和石敬瑭的代表。 末帝心中更加疑惑,暗自猜想石敬瑭为何不来,担心石敬瑭又要搞什么鬼名堂。 第二天,魏国长公主朝贺完毕来到大殿上向末帝告辞,末帝这时正由宫女路着举杯酣饮,已经喝得满脸通红,听到公主告辞,心中十分不乐,顺口说道:“公主既然来了,为什么不多住几天? 这么急着要走,难道是想回去和石郎一起谋反吗? ”说完,又举杯狂饮。 人说酒后吐真言,这大概也是末帝的心里话。 其实,末帝这话并不是没有道理的,他同石敬瑭的矛盾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了。 早在明宗活着的时候,他俩都以能骑善射,武艺超人而受到明宗的重用,加上一个是明宗的养子,一个是明宗的女婿,所以被人们称为明宗的左右臂。 从那时起,两人便互不服气,产生了矛盾。 李从珂当了皇帝,这个矛盾仍未解决,他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体察到,不能轻易相信石敬瑭这样的人。 为此,他曾经借石敬瑭入朝的机会,将石敬瑭扣留在洛阳达一个多月之久,后来经太后和魏国长公主出面说情,末帝才任命石敬瑭为河东节度使,将他放回晋阳(今山西太原)。 清泰二年(公元935年),又发生了一件使末帝大为吃惊的事情。 这年夏天,天气格外的热,石敬糖的部队驻扎在忻州(今山西忻县)一带,末帝派人携带大批单衣前去慰问,许多军土感激皇帝的恩德,就不断高呼“皇上万岁”。 石敬璃一见他的部队里还有人呼“皇上万岁”,十分恼怒,他立即派人进行调查,看看谁是领头的,后将查出的三十多名军士全部就地斩首。 事后有人报告了末帝,他受到很大震动,深感不安,近来一直在想该怎样消除这个祸患,甚至后悔当初不该放石敬瑭回去。 今天过生日他多喝了几杯,心中的忧虑便脱口而出。 公主站在旁边,心里乱作一团,不知该怎样回答。 她默不作声的悄悄退了出去。 末帝的一席话,使她感到事情不妙,京城不可多呆,便急急忙忙赶回晋阳。 在晋阳,石敬瑭也在焦急地等待着妻子北归,好知道朝廷的动静。 当他听到妻子带回的消息时,就像当头挨了一棒,不觉吓得出了一身冷汗,他本能地觉察到自己的计谋已经败露,不然末帝为什么对他不放心呢? 他想来想去,最后索性心一横,干脆来个一不做,二不休,抓紧时间,加快进行准备。 几天以后,他便以弥补军费不足为名,下令将他在洛阳和其他各地的资财全部收回晋阳。 一队队人马出发了,在按照石敬班的命令迅速行动着。 看到石敬瑭的所作所为,许多聪明人一眼就明自了他的真正意图,京城内外都在传说石敬瑭已有二心,准备反叛朝廷的事情。 这些话自然躲不过末帝的耳朵,他忧心忡忡。 发布时间:2025-08-23 09:09:43 来源:奇闻网 链接:https://www.qiwentop.com/lishi/11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