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王之涣写过什么诗?王之涣的故事 内容: 唐玄宗开元年间的一个冬天。 这一天,天气微寒,下着小雪,著名诗人高适、王昌龄和王之涣三人在旗亭(指酒楼)饮酒。 只见宾客满座,甚是热闹。 众人正在浅斟低酌的时候,忽然有十几个梨园伶官和四个歌女前来会宴,饮宴当中他们奏乐助兴。 三位诗人知道伶官和歌女们还要唱歌的,于是他们悄声约定:“我们各自都有诗名,但每每分不出高下,今天不妨听听,他们以谁的诗入歌次数最多,谁就是优胜者。 ”话刚说完,一个伶官唱了起来: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民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是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高兴地在墙壁上用手指画了一道。 接着另一个伶官唱道:“开箧泪沾臆, 见君前日书。 夜台今寂寞,犹是子云居。 ”因为这是高适作的《别董大二首》之一。 高适向二位诗友点了点头,也在墙壁上画了一道。 这时又一个伶官唱开了:“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这是王昌龄的《长信秋词五首》其三,他又在墙上画了一道,说:“第二首啦! ”在高兴之余,王昌龄和高适把目光投向了王之涣。 王之涣从容自若,小声对他二位好友说:“此辈皆潦倒乐官, 所唱巴人下里之词耳。 ”他手指一位姿色最美、风度最雅的歌女继续说,“她唱的必定是我的诗句。 到那时,二位就要拜在我的床榻之下,奉我为师啊! ”说罢哈哈大笑起来。 笑声刚落,那位歌女果然轻启朱唇,顿挫生姿,疾缓有致地唱道:“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歌声婉转低回,倩意真挚,余音袅袅。 这诗正是王之涣写的《凉州词》,又叫《出塞》。 三人听罢不禁拍掌大笑。 这就是“旗亭画壁”的故事,后世一直传为美谈。 王之涣字季凌,原籍晋阳(今山西太原) ,后移居绛郡(今山西新绛县)。 幼年聪颖好学,不到二十岁,就作了许多好文章。 开元初年,曾任冀州衡水县主簿。 因被诬陷,忿然辞官,漫游黄河南北。 他慷慨任侠,豪荡无羁,常常击剑悲歌,作诗明志,是盛唐时期着名的边塞诗人。 晚年出任文安县尉,于742年3月25日,病逝于任所。 靳能在王之涣的墓志铭里曾记载他:“歌从军, 吟出塞,暾兮极关山明月之思,萧兮得易水寒风之声。 传呼乐章,布在人口。 ”可见王之涣确是名动一时。 可惜的是,他的诗作没能全部流传,现今只存六首。 发布时间:2024-06-26 09:09:43 来源:奇闻网 链接:https://www.qiwentop.com/lishi/1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