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杜甫的《望岳》在什么情况下创作出来的? 内容: 第二天早晨,杜甫和苏源明一同登上日观峰。 “啊! 多么壮丽的景色”,苏源明指着远处说道,“那在天边隐约闪亮的不就是黄河吗? ”“那些崇山峻岭,俯伏在泰山脚下,真像无数的小馒头。 ”杜甫说道。 游泰山后,杜甫写了著名的《望岳》: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朱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zì)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泰山究竟是怎样一座山? 齐鲁四郊,到处可以看到它郁郁苍苍高大雄色伟的形象。 大自然啊,你把一切的神奇秀丽都聚集到这里,泰山啊,你巍峨的身躯,使山南山北判若黄昏和清晓。 缭绕翻滚的层云,涤荡着我的胸襟,投向山林的飞鸟又引人极目远眺。 我一定要登上泰山最高峰,放眼四望,那时周围的崇山峻岭,都会显得又低又小。 这两次漫游使杜甫饱览了祖国壮丽的山河,重温了祖国悠久的历史,这对他知识的丰富和以后的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杜甫从山东回到洛阳,在偃师西北的首阳山下筑了几间窑房(窑洞),这里有杜甫祖父杜审言的坟墓,杜甫的远祖杜预也葬在这里。 这是杜甫最崇敬的两位先祖。 以后杜甫有时住在首阳山下,有时住在洛阳。 八九年的漫游,并未在事业上打开一条道路。 考试也落第了。 旅途上结识的大半是和他一样游猎唱歌的朋友,并没有遇到能援引他去作一番事业的人物。 他常常呆呆地望着远祖杜预的坟墓出神:“当阳君啊(杜预曾被封为当阳侯),你的一生是多么有作为,而我作为你的子孙,已是三十多岁的人啦,除了写作一些诗歌,真正有意义的生活可以说还没有开始呐。 ” 发布时间:2024-04-14 09:10:23 来源:奇闻网 链接:https://www.qiwentop.com/lishi/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