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北宋官员刘述简介:为御史台主簿,知温、耀、真三州 内容: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 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 那么下面历史名人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刘述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刘述,字孝叔,湖州人。 举进士,为御史台主簿,知温、耀、真三州,提点江西刑狱,累官都官员外郎,六年不奏考功课。 知审官院胡宿言其沉静有守,特迁兵部员外郎,改荆湖南北、京西路转运使,再以覃恩迁刑部郎中。 人物生平神宗立,召为侍御史知杂事,又十一年不奏课。 帝知其久次,授吏部郎中。 尝言去奢当自后宫始,章辟光宜诛,高居简宜黜,张方平不当参大政,王拱辰不当除宣徽使。 皆不报。 滕甫为中丞,述将论之。 甫闻,先请对。 甫退,述乃言甫为言官无所发明,且擿其隐慝。 帝曰:“甫遇事辄争,裨益甚多,但外人不知耳。 甫谈卿美不辍口,卿无言也。 ”王安石参知政事,帝下诏专令中丞举御史,不限官高卑。 赵抃争之,弗得。 述言:“旧制,举御史官,须中行员外郎至太常博士,资任须实历通判,又必翰林众学士与本台丞杂互举。 盖众议佥举,则各务尽心,不容有偏蔽私爱之患。 今专委中丞,则爱憎在于一己。 若一一得人,犹不至生事;万一非其人,将受权臣属托,自立党援,不附己者得以中伤,媒蘖诬陷,其弊不一。 夫变更法度,其事不轻,而止是参知政事二人,同书札子。 且宰相富弼暂谒告,曾公亮已入朝,台官今不阙人,何至急疾如此! 愿收还前旨,俟弼出,与公亮同议,然后行之。 ”弗听。 主要事迹述兼判刑部,安石争谋杀刑名,述不以为是。 及敕下,述封还中书,奏执不已。 安石白帝,诏开封府推官王克臣劾述罪。 于是述率御史刘琦、钱顗共上疏曰:“安石执政以来,未逾数月,中外人情嚣然胥动。 盖以专肆胸臆,轻易宪度,无忌惮之心故也。 陛下任贤求治,常若饥渴,故置安石政府。 必欲致时如唐、虞,而反操管、商权诈之术,规以取媚。 遂与陈升之合谋,侵三司利柄,取为己功;开局设官,用八人者分行天下,惊骇物听,动摇人心。 去年因许遵文过饰非,妄议自首按问之法,安石任一偏之见,改立新议,以害天下大公。 章辟光献岐邸迁外之说,疏间骨肉,罪不容诛。 吕诲等连章论奏,乞加窜逐。 陛下虽许其请,安石独进瞽言,荧惑圣听。 陛下以为爱己,隐忍不行。 先朝所立制度,自宜世世子孙,守而勿失;乃欲事事更张,废而不用。 安石自应举历官,尊尚尧、舜之道,以倡率学者,故士人之心靡不归向,谓之为贤。 陛下亦闻而知之,遂正位公府。 遭时得君如此之专,乃首建财利之议,务为容悦,言行乖戾,一至于此。 刚狠自任,则又甚焉。 奸许专权之人,岂宜处之庙堂,以乱国纪! 愿早罢逐,以慰安天下元元之心。 曾公亮位居丞弼,不能竭忠许国,反有畏避之意,阴自结援以固宠,久妨贤路,亦宜斥免。 赵抃则括囊拱手,但务依违大臣,事君岂当如是! ”疏上,安石奏先贬琦、顗监处、衢州盐务。 公亮疑太重,安石曰:“蒋之奇亦降监,当从之。 ”司马光乃上疏曰:“臣闻孔子曰:‘守道不如守官。 ’孟子曰:‘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 ’此古今通义,人臣之大节也。 彼谋杀已伤自首刑名,天下皆知其非。 朝廷既违众议而行之,又以守官之臣而罪之,臣恐失天下之心也。 夫绁食鹰鹯者,求其鸷也,鸷而烹之,将安用哉! 今琦、顗所坐,不过疏直,乃以迕犯大臣,猥加谴谪,恐臣下自此以言为讳。 乞还其本资,以靖群听。 ”不报。 开封狱具,述三问不承。 安石欲置之狱,光又与范纯仁争之,乃议贬为通判。 帝不许,以知江州。 逾岁,提举崇禧观。 卒,年七十二,绍兴初,赠秘阁修撰。 发布时间:2025-09-07 10:02:11 来源:奇闻网 链接:https://www.qiwentop.com/lishi/12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