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文庙所见 内容: 早晨送孩子去学校期末考试,正好路过文庙。 忙里偷闲,写几句对术数以及古文化的感想。 我哈尔滨的早晨,空气湿冷,刚刚下过雪,远处的文庙在白雪点缀下,古色古香。 文庙附近有一所中学,一位同样刚送完孩子的女家长正那手机对着文庙朱砂红的围墙拍照。 我也跟着拍了一张。 我拍完文庙的雪景,刚要走,迎面走来一个瘦高的初中生。 他戴着眼镜,拱手对着文庙的围墙深揖三次。 我心底疑惑:“这个孩子家里是有研究古文化的嘛? ”等这个瘦高的孩子抬起头,原本以为会看到一张懵懂的脸,结果他表情很庄重,往上耸耸肩膀,整理好沉甸甸地书包向学校跑去了。 他或许是有所希冀,愿孔老先生能保护他得高分,但更多的我看到了这个孩子对文化的珍重,因那副眼睛片后面有一双清澈的眼睛。 那双清澈的眼睛令我我仿佛听到夏季时,文庙里传出的阵阵读书声。 疫情前的夏天我进过文庙一次,有一群孩子围在领队家长身边,坐在大树下朗诵《论语》。 大香炉前面,一名游方的坤道对着正殿作揖礼。 读书是一个传承,文庙这也是中华文化的一个交融处。 文庙与极乐寺建在哈尔滨龙脉的两侧,与天主堂、基督堂对应。 也体现了当时国民政府希望弘扬传统文化的愿望。 一般来说,文武双全才得平衡。 私下总在想为什么文庙附近没有一座关帝庙? 文治武功才是阴阳平衡之道。 从《一掌经》角度看,文刃炼金得权方为正用。 百思不得其解时,雪中传来嘹亮的号令声! 是军人操练的声音。 每次接送孩子已经听得习以为常。 现在恍然大悟! 武庙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忠义千秋! 人民解放军营区驻扎在此,这不正是忠义之师吗? 文庙对侧的学校不也是文化的新地点吗? 有一次在上海老街闲逛,走累了,在阴凉处歇脚,望着石路上潮水般的人群,我显得有点疲惫。 这时一名满脸笑容的外国男青年对我挥手致意,走到我跟前时,伸出大拇指,说:“中国太棒了! ”我愣了一下,也挥手回应。 我想这个外国朋友是惊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在百年巨变之后的崛起。 对于掌握着传统文化传承的新一代,是不是欣喜且有使命感? 这种情感算是学习《一掌经》的一种加持,一种灵感、也是一种诀窍。 爱好是最好的老师。 热爱是最好的方法。 发布时间:2024-07-01 12:00:03 来源:奇闻网 链接:https://www.qiwentop.com/lishi/1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