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韩琦的治军思想是什么?主要成就有哪些? 内容: 韩琦的治军思想是什么? 主要成就有哪些? 韩琦在地方官任上,治军有方,理民得法,“所至设条教,葺帑廪,治武库,劝农兴学,人人乐其恺悌”。 今天q历史名人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庆历七年五月,韩琦为京西路安抚使,自扬州徙知郓州。 十一月,王则在贝州发动兵变,后被文彦博、明镐镇压。 十二月,韩琦徙知成德军。 八年四月,又移知定州。 定州久为武将镇守,士兵骄横,军纪松弛,韩琦到任后首先大力整顿军队,采取恩威并行办法,对那些品行恶劣的士兵毫不留情地诛杀,而对以死攻战的则予以重赏,后来他又研究唐朝名将李靖兵法,仿作方圆锐三阵法,命令将士日月操练,结果定州军“精劲冠河朔”。 皇祐五年正月,韩琦以武康军节度使徙知并州。 当时在河东路担任走马承受的宦官廖浩然,为人贪恣,仗势不法。 韩琦上奏,请朝廷将其召回,如不调走,必依法严惩。 仁宗只好令廖回京,并行之以鞭刑。 并州所辖地区与契丹接壤,邻边的天池庙、阳武寨等地,被契丹冒占,韩琦派人与契丹头领据理交涉,收回了这些地方,并立石为界。 宋初大将潘美镇守河东时,为了防止契丹南下劫掠,命令沿边百姓迁徙内地,致使边塞大片耕地荒废不耕。 庆历四年欧阳修奉使河东时,就曾建议解除代州、宁化军、岢岚军、火山军沿边之地禁耕令,以增产粮食,供应边防军需,却为军帅明镐所阻。 十余年后,韩琦于至和二年春再次建议,才得以实行,开垦田地9600顷。 至和二年二月,韩琦以疾自请改知相州。 在家乡,建造昼锦堂于州署后园。 嘉祐元年七月,韩琦被召还为三司使。 八月,拜枢密使。 三年六月,韩琦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 六年闰八月,迁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 韩琦就职朝廷枢要位置,首先遇到的一大难题就是仁宗的建嗣问题。 仁宗三个儿子早亡,皇嗣迟迟未定,而从至和三年开始,仁宗就时常犯病,一时人心恐慌,议论纷纷。 大臣们接连上疏,极力劝说仁宗早立皇嗣以固根本,当中尤以包拯、范镇言辞恳切,但仁宗并不放在心上。 五六年过去,到了嘉祐六年,韩琦再提建储之事,认为“皇嗣者,天下安危之所系。 自昔祸乱之起,皆由策不早定”,并与参知政事欧阳修等人再三苦劝,仁宗终于同意立堂兄濮安懿王赵允让之子宗实为皇太子。 七年九月,韩琦封仪国公。 嘉祐八年三月,宋仁宗病死。 赵曙即帝位,是为宋英宗。 英宗即位之初,因病由慈圣太后曹氏垂帘听政。 皇太后思想守旧,一些宦官不断向太后说英宗坏话,致使两宫嫌隙萌生,关系颇为紧张。 为了调解两宫矛盾,韩琦和欧阳修费了不少精力。 韩琦、欧阳修进见太后,太后呜咽流泪,诉说自己的委屈,并说:“老身殆无所容,须相公作主! ”韩琦说:“此病故耳,病已,必不然。 子疾,母可不容之乎? ”欧阳修也一道委婉劝说。 见到英宗,英宗则又对韩琦说:“太后待我无恩。 ”韩琦劝慰道:“自古圣帝明王,不为少矣。 然独称舜为大孝,岂其余尽不孝耶? 父母慈爱而子孝,此常事不足道;惟父母不慈,而子不失孝,乃为可称。 但恐陛下事之未至尔,父母岂有不慈者哉。 ”从此以后,两宫关系渐渐缓和。 治平元年五月,英宗病愈,在韩琦的劝说催促下,皇太后撤帘,降手书还政。 闰五月,韩琦进右仆射,封魏国公。 韩琦身为宰相,却始终以边事为念,他曾多次就边防问题向英宗陈说方略,建议在河北、河东、陕西等路“籍民为兵”,以为“义勇”,三丁选一,于手背刺字,农闲练兵,战时防御,既可增强军事力量,也能减少冗兵军费。 治平三年冬,英宗病重,再度建嗣问题表面化。 韩琦进言说:“陛下久不视朝,愿早建储,以安社稷。 ”英宗点头同意,于是确立颍王赵顼为皇太子。 四年正月,英宗病死,赵顼即位,是为宋神宗。 韩琦拜司空兼侍中。 神宗即位不久,御史中丞王陶弹劾韩琦,说他自嘉祐以来,专执国柄,君弱臣强,且“不赴文德殿押班”,专权跋扈。 神宗知道王陶在诬告,罢了他的官职,但韩琦仍坚决辞职。 神宗挽留不住,任命他为镇安、武胜军节度使、司徒兼侍中、判相州。 韩琦辞退所授两镇,后改为淮南节度使。 正在这时,宋守边大将种谔擅自对西夏发起突袭,一举攻占绥州,边界气氛骤然紧张,朝廷忧虑。 韩琦在尚未赴任的情况下,又奉旨改判永兴军,经略陕西。 朝中一些大臣认为绥州孤绝难守,主张放弃。 韩琦坚决反对。 一个月后,西夏国主李谅诈去世,战事暂告平息。 熙宁元年七月,韩琦复判相州。 在相州任上还未满三个月,河北地震,黄河决口,大批灾民流离失所。 神宗赐手诏给韩琦,让他迁判重灾区的大名府,并被准许便宜从事。 大名之任长达五年,恰逢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他坚决抵制。 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开始进行变法。 九月,颁行“青苗法”。 三年二月,韩琦上疏反对青苗法,认为青苗法不论贫富,一律按户等配借青苗钱,上三等户及坊郭大户本是兼并之家,也可贷给青苗钱,这种做法根本不能“抑兼并、济困乏”。 神宗看了韩琦的奏疏,一度动摇了变法决心。 他对执政大臣说:“琦真忠臣! 虽在外,不忘王室。 朕始谓可以利民,今乃害民如此! 且坊郭安得青苗,而亦强与之乎? ”王安石将韩琦的奏疏拿到“制置三司条例司”,逐条批驳,公布于天下。 后来韩琦又上疏,申辨愈切。 此后,韩琦还对“免役法”、“市易法”等提出了反对意见。 针对辽朝利用宋朝与西夏战争和国内危机时要求割让领土,韩琦也表示应该拒绝辽朝的无理要求,献策加强防范,增强对辽朝的军事准备,用武力抗击侵略,洗雪旧耻。 “臣今为陛下计,宜遣报使,且言:‘向来兴作,乃修备之常,岂有它意。 疆土素定,悉如旧境,不可持此造端,以堕累世之好。 ’可疑之形,如将官之类,因而罢去。 益养民爱力,选贤任能,疏远奸谀,进用忠鲠,使天下悦服,边备日充。 若其果自败盟,则可一振威武,恢复故疆,摅累朝之宿愤矣。 ”熙宁六年二月,韩琦还判相州,第三次为官家乡,终于实现了“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的愿望。 熙宁八年六月在相州溘然长逝,享年68岁。 神宗御撰墓碑:“两朝顾命定策元勋”。 谥忠献,赠尚书令。 韩琦“相三朝,立二帝”,当政十年,与富弼齐名,号称贤相。 欧阳修称其“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 发布时间:2025-09-12 10:02:26 来源:奇闻网 链接:https://www.qiwentop.com/lishi/12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