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包拯陈州查粮之路遇逃难百姓知事情原委,原来王逵是恶人先告状 内容: 初秋时节,天气闷热。 官道两旁的高梁叶子被太阳晒得卷曲看,路上的黄土象在火里烧过一样。 包拯和书吏顶着烈日,淌着汗水,口千舌燥,催马前行。 经过两天的晓行夜宿,第三天一大早,便进入了陈州地界。 包拯一边走,一边观望着田野。 眼下正是小秋庄稼生长的季节,可地里一片荒凉,庄稼苗都已枯菱了。 看到这种情况,包拯不住地叹息。 又往前走了一会儿,突然,前边来了一群逃难的百姓。 包拯和书吏跳下马来,向难民们询问陈州今年夏季的收成情况怎么样。 难民们说,今年的麦子虽然不是大丰收,但缴过国粮之后,总还可以省着吃上几个月。 包拯又问:“既然麦子收成不错, 为什么要逃亡他乡? 是不是知州不好? ”“要说知州任大老爷,那可是个好官。 他来陈州以后,那些赃官们再也不敢胡作非为了,粮食也比往年打的多。 就说今年的夏粮征收吧,本来任大老爷还是按照往年的规定收的。 可是,刚收一两天,转运使王逵便派人来说,今年的麦子收成不好,留给百姓吃。 官府要改收折色(用货币代缴麦子叫折色),硬叫任大老爷把已经收起来的麦子退给我们。 按说,改收折色也不是坏事,可他们硬把官价五十文一斗的麦子折成一百文,每斗再加上运费二十文,蚀耗二十文。 这样,每斗麦子就得缴一百四十文。 我们把全部麦子卖掉也不够缴折色,不逃难又怎么办? ”啊! 事情原来是这样呀! 包拯让书吏把难民们说的情况及说话人的村落、姓名都记下来,以便带回京去作为备查材料。 包拯继续向前走,又遇到了一些难民。 经询问,他们说的情况都差不多。 都说任师中是个好官,骂王逵一贯坑害百姓。 有的人还说:“我们早就给王逵准备了‘五大天地匾’了,现在还差一个‘天地’呢! ”包拯问:“什么叫‘五大天地匾’? ”难民说“王逵上任,金天银地;后堂享乐,花天酒地;坐堂审案,昏天黑地;百姓含冤,恨天怨地;到他离任时,再添个谢天谢地。 ”一路上,包拯了解到很多情况。 他气恼王逵,同情任师中,爱怜众百姓。 气恼、同情、爱怜这几种感情交加在一起,,包拯的心里好象一锅刚烧开的热水,滚荡沸腾,久久不能平息。 来到陈州府衙以后,包拯见任师中身穿便服,手捧官印,愁眉苦脸,就问:“任大人为何闷闷不乐? 手捧官印又作甚么? ”任师中说:“下官一时气怒,冒犯了王大人。 我愿罢官为民,告老还乡。 您是朝廷的官员,这官印就交给您吧。 ”说着,任师中就把官印往包拯手里递。 包拯笑着说: “任大人清廉爱民,卓有功绩。 沿途百姓都在称颂你,何必有如此打算? 快把官印收起来吧? ”“包大人,不是我故意这样作。 王逵朝中有人,他在朝中奏了我的本,还能不革职还乡? ”“任大人放心,我是来彻查这个案情的,不是来革你的职的。 有话到后衙详谈。 任师中领包拯来到衙门后堂,将收折色的事原原本本地说了一. 遍,情况和老百姓说的完全一样。 包拯说:“现在看来, 王逵贪赃枉法,敲诈白姓,又嫁祸自救,这是毫无疑问的了。 不过,王逵向来霸道,狡猾抵赖。 最重要的是要有人证物证。 ”任师中说:“这好办! ”说着,他便走出后衙,率领州中都头和捕快(负责地方治安的武装人员),到大街上去了。 过了一阵子,任师中将王逵派来收折色的爪牙全部逮捕,和帐册、银两一并带回府衙。 包拯连夜审问这些爪牙。 爪牙们招供不讳,承认是王逵派来的。 并说改收折色的办法也是王逵亲自定的。 这些爪牙们依仗王逵的势力惯了,无论说什么也不怕,态度也都非常傲慢。 经过多方面的查访审问,包拯得到了很多可靠的材料,心里踏实多了。 他让人把爪牙们带走,想睡上一觉,明天就回京城。 发布时间:2025-09-24 09:00:08 来源:奇闻网 链接:https://www.qiwentop.com/lishi/13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