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北宋将领高怀德简介:曾参与平定李筠、李重进之乱 内容: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 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 那么下面历史名人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高怀德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高怀德 (926年—982年),字藏用,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后唐中军都指挥使高思继之孙,后周天平节度使、齐王高行周之子 ,宋太祖赵匡胤的妹夫,北宋开国功臣。 以拥戴有功,宋初为殿前副都点检,曾参与平定李筠、李重进之乱。 后与石守信等秉宋太祖意图自请解除兵权。 宋太宗时官武胜军节度使兼侍中。 死后追封渤海郡王。 葬于永安县(今河南巩义)。 人物生平少年英雄高怀德为人忠厚倜傥,有勇武之名。 其父高行周镇守延、潞二镇,留守洛阳,节制宋、亳二州,皆署任高怀德为牙将。 后晋开运初年(944年),辽国军队侵犯边境,朝廷以高行周为北面前军都部署。 当时高怀德刚年二十岁,向父亲请求从军北征,得到父亲的应许。 晋军到达戚城时遭遇辽军,被重重包围,救援部队又迟迟不到,情势十分危急。 高怀德左右射箭,纵横驰突,敌军纷纷后退,他护卫着父亲突围而出。 高怀德以战功升任罗州刺史,朝廷赏赐他珍裘、宝带、名马,以表示对他的特别恩宠。 在高行周转而镇守郓州的时候,高怀德改任信州刺史。 后辽国再度南侵,后晋朝廷以高行周为邢赵路都部署,抵御敌军,留高怀德驻守睢阳。 当时杜重威投降辽国,京东诸州叛军四起,高怀德坚壁清野,遏制辽军的进攻步伐。 高行周率兵回师援救,辽军退去。 历仕数朝后汉时,高行周移镇魏博、天平,朝廷以高怀德为忠州刺史。 后周时,后周太祖郭威征讨慕容彦超,会师路过汶上,赐给高行周财物甚厚,并赐给高怀德衣带、彩缯、鞍勒马。 高行周死后,高怀德担任东西班都指挥使,兼任吉州刺史,后改任铁骑都指挥使。 北汉皇帝刘崇前来进犯,后周世宗柴荣率军征讨,以高怀德为先锋虞候。 他顺利攻克高平,以战功升任铁骑右厢都指挥使,兼任果州团练使。 勇冠三军高怀德跟随后周世宗征讨南唐,执掌庐州行府事务,充任招安使。 他与南唐军决战于庐州城下,斩首七百余级。 不久升任能捷左厢都指挥使,兼任兵州防御使,受赐七匹骏马。 南唐将领刘仁赡据守寿春,舒元据守紫金山,设置连珠砦为屏障,以此来对抗后周军队。 后周世宗柴荣命令高怀德率领帐下亲信几十骑兵攻破南唐军营垒。 高怀德连夜渡过淮河,等到天明,南唐军才发觉,前来迎战。 高怀德以寡敌众,擒获南唐军副将而回,完全探清南唐军的虚实 ,将其告知柴荣。 柴荣非常高兴,赐给高怀德袭衣、金带、器币、银鞍勒马。 有一日,柴荣因观察敌情,看见一位将领追击南唐军,夺其槊而还,柴荣询问左右,才知道是高怀德。 于是将他召至行在慰劳,许以节铖。 柴荣北征,命高怀德与韩通率军先抵达沧州。 初得关南,命副陈思让为雄州兵马都部署,攻克瓦桥关,降服姚内斌。 后周恭帝柴宗训继位后,升任高怀德为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兼任任江宁军节度,后任北面行营马军都指挥使。 开宋元勋显德七年(960年),后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后周天下,建立北宋政权,是为宋太祖。 宋太祖继位后,任命高怀德为殿前副都点检,移镇滑州,充任关南副都部署。 后娶宋太祖之妹燕国长公主为妻,加封驸马都尉。 李筠在上党反叛,宋太祖要御驾亲征,先命令高怀德率领所部与石守信联合进攻,结果在泽州南攻破李筠军队。 反叛平定后,他以战功升任忠武军节度、检校太尉。 后跟随宋太祖平定扬州。 建隆二年(961年),改任归德军节度。 开宝六年(973年)秋天,加任同平章事。 同年冬天,秦国大长公主去世,高怀德废除附马都尉称号。 宋太宗赵光义继位后,加任高怀德兼任侍中,后加任检校太师。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春天,高怀德患病,宋太宗派太医王元佑、道士马志前往其府邸给他看病。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高怀德跟随宋太宗消灭北汉,移镇曹州,受封冀国公。 寿终正寝太平兴国七年(982年),高怀德改任武胜军节度。 同年七月,高怀德去世,朝廷追赠他为中书令,追封渤海郡王,谥号武穆。 发布时间:2025-09-28 10:18:34 来源:奇闻网 链接:https://www.qiwentop.com/lishi/13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