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杜甫为何要去秦州?杜甫来到秦州后为何忧思剧增? 内容: 几个月没有下雨了,火燎燎的太阳,要把大地烤焦了,田野里寸草不生,一片荒芜景象。 面对着严重的早情,杜甫忧心如焚。 一天,杨氏(夫人)对杜前说:“从洛阳回华州以来,你终日愁眉不展,寝食不安,不知为了什么? ”“夫人,你看,面前是赤地千里,颗粒无收,人民啼饥号寒,卖儿卖女;寂寞萧条的东京路上的鸣咽声,至今还时时在我耳边回响;黄河以北的人民,都在敌人铁蹄下呻吟。 ”祖国风雨飘摇,人民嗷嗷待哺,怎么能叫我吃得下饭,睡得着觉? ”杜甫郁积在心头的悲愤,像开了闸门的水倾泻出来,“再看看朝廷里,皇后张良娣、宦官崔辅国等专权,贺兰进明、崔圆等人屡进谗言,致使较为正直的大臣一个个被贬谪,房琯更是他们攻击的目标,我被说成‘房党’……”停了一会, 他又愤愤地说道:“到华州以来, 在司功这个职位上,我也作了很大努力,可是那位郭使君对我总是“敬而远之,还不是由于我和房琯的关系? 看来,我们在华州也呆不长了。 晋世避俗的陶渊明,本朝告老还乡的贺知章,终身布衣的诗人孟浩然,他们的形象,时时在我的面前浮. .. .. .”“你的意思. .. .. “在华州作一个司功参军没有什么意义了,我们还是离开华州吧! ”“离开华州,到什么地方去呢? ”“长安是不能去的了,相州败后,河南骚动,洛阳老家也不能回去。 ”杜甫无限感慨,沉吟半响后又说:“从侄杜佐在秦州东柯谷盖了几间茅屋;原京城大云寺当家和尚赞公在西枝村开辟了儿座窑洞,他们可能会对我有些帮助,我们还是到秦州去吧。 ”立秋后不久,杜甫一家便离开华州到秦州去了。 秦州在六盘山支脉陇山的西边,是陇右道东部的一个重要城市,从秦汉到唐代一直是汉人和少数民族杂居的边塞,这里还暂时保持着相对的平静,它没有遭受到兵火和灾荒,因此有许多人从东方越过陇山到这里避难。 可是杜甫一到秦州,听到的是胡笳和羌笛,看到的是关山和烽烟,并且羽书(紧急文书)往还,络绎不绝,今天在城东楼上看见出使吐蕃的驿使,明天又送人行军,去抵抗吐蕃。 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使他敏锐地感觉到在表面的平静中孕育者紧张和不安,更使他念念不忘回纥的骄横和吐蕃的入侵。 到秦州以后,杜甫先暂时寄住在城东南五十里的东柯谷杜佐家里。 后来原京城大云寺当家和尚费公和他一同到城南的西枝村寻找建立草堂的基地。 那天,二人清早出发,一路攀藤扪萝,翻山越岭,直到黄昏才回来。 当夜杜甫就宿在赞公的土窑中。 月光照着山村,山村静寂无声,只有这两位久别重逢的老朋友在深夜畅叙友情。 “西枝村这地方怎么样? ”还没有坐定,赞公就问杜甫。 “这地方好是好,杉树漆树枝叶繁茂,暖和的阳光普照,四周围空地可以种些蔬菜庄稼. .. ”. .“那就把它买下来吧! ”“可是力不从心啊! 到泰州以来,贫困还是象影子一样紧紧跟者我,寸步不离,哪里有力量购置这基地盖草堂呢? ”“洛阳又给叛贼史思明攻陷了, 你听说过吗? ”杜甫在沉默片刻以后问费公。 “听说过了。 ”这时戍楼上传来一阵凄切的胡笳声,又使杜甫想起回纥的骄横。 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借回纥兵助成,反攻长安时肃宗帝和回纪约定,如果两京收复,土地、人民归唐所有,金帛、妇女任凭回纥抢夺,所以打下洛阳时,回纥抢掠三天。 前门拒狼,后门进虎,老百姓又遭受了一次浩劫。 “这回史思明又攻陷洛阳,回纥不能帮助我军抵抗,却留驻在沙苑(今陕西大荔县南)一带,骚拢地方! ”这时杜甫仿佛看到回纥兵的营地旌旗蔽空,长戟如林,连营百里,鸟飞不过。 白盔白甲的回纥兵随便出入京阙,尘土飞扬。 在田野里,回纥兵所! 到之处,麦倒桑折,庄稼受到严重损害。 他愤慨地说“花门(回纥)自古以来就是外患,可是现在朝廷却依赖它,不惜辱国殃民。 回纥兵来得越多,人民就越遭殃。 回纥不能留啊! ”杜甫坐立不安,他走到窗前,只见遥远的地方,一股狼烟(烽火)直冲云霄,一个驿使正骑着快马飞奔而来。 “现在有些人只看见秦州表面的平静,可是战争却迫在眉睫啊! ”“秦州确实不是世外桃源。 ”赞公很同意杜甫的看法。 其的时杜甫又忧心仲仲地说: “现在陇西的精锐 都出发东征,防务空虚,如果吐蕃入侵,怎能抵抗呢? ”事实也正如杜甫所预料的那样,四年以后,吐蕃大举入侵,院右全部陷落。 吐著还一度攻入长安,京师被焚掠一空。 发布时间:2025-09-29 09:28:12 来源:奇闻网 链接:https://www.qiwentop.com/lishi/13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