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杜甫玉京观凭吊陈子昂,杜甫与李明甫如何评价陈子昂? 内容: 射洪县北的涪江,滚滚滔滔,江水自西向东昼夜不息地奔流。 江畔群山起伏,许多山峰中金华山更是高入云霄。 玉京观就在山顶上。 杜甫沿着曲曲折折的山路,拄着拐杖,踏着石级登上山顶。 杜甫站在那里观赏了一会,然后上前轻轻地叩着关闭着的玉京观大门。 一会儿,庙门开了,小道士把杜甫迎了进去。 刘老道一见杜甫,上前施礼作揖说:“您老今日前来,有何吩咐? ”杜甫随即还礼,回答说:“专程前来打扰。 ”,他们坐下来寒喧了几句,杜甫便问道:“贵观是什么时候建造的? ”老道回答说:“是南北朝时候建造的,距今恐怕已有二百五十多年历史了。 ”杜甫点头赞叹,并继续问道:“听说陈拾遗年青时曾在这里读书? ”老道听了,很高兴地连声说:“对,对,陈拾遗出身豪富之家,家里只有他刻苦攻读。 他嫌家里嘈杂,便到这里来读书,陈公读书堂就在后面。 ”他们来到了陈子昂读书堂,读书堂外边树着一块石碑,上边刻着陈子昂的好友卢藏用的祭文,里面有一张书桌,几把椅子。 杜甫感慨地说:“陈公陈公,你的才华盖世,你的名声像日月一样光照百代,你的好友卢藏用说你“四海之内,一人而已’,你像王适预言那样的,成了一代文宗,可是你的遭遇多么不幸! ”杜甫远望群山,下瞰涪江,不禁思潮澎湃,愤愤不平。 杜甫又想起安史之乱未平,回纥气焰嚣张,吐蕃不断入侵,不禁高吟:汉甲(借汉喻唐)三十万,曾以事匈奴。 但见沙场死,谁见塞上孤(孤儿)? “来到玉京观的,大多根焚香学道。 今天居然有入前来瞻仰读书堂,高吟《感遇》篇。 ”杜甫回过头来,只见一个老人,须发尽白,精神矍铄,正从外面进来。 杜甫和他通了姓名,知道老人姓李名明甫,射洪县人。 李明甫也耕田也读书,爱好诗歌,因为敬仰陈子昂,所以常来凭吊。 “陈公故宅就在射洪县北一里左右的东武山下,今日已来不及前去瞻仰。 如蒙不弃,今晚就在舍间留宿,明天伴您老前往。 ”李明甫对杜甫说。 于是二人就别了老道下山了。 杜甫当晚就留宿在他家。 他们两人萍水相蓬,一见如故,当晚互诉衷曲,谈得非常融洽。 杜甫倾诉了自己大半生遭遇,最后又感慨地说:“我是一颗蓬草,随风飘荡无定。 我想东下荆襄,或者回洛阳,或者游吴越,可是盘费没有着落,至今不能成行。 ”李明甫对杜甫说:“你是一匹千里马,应该战斗疆场,可是却终老槽枥之下! ”李明甫对杜甫的才华、抱负十分敬佩,对杜甫的遭遇极表同情,对世道的艰险更是不满。 .. . . .. 早晨,杜甫和李明甫一起去凭吊了陈子昂的故宅。 陈子昂出生在豪富之家,房屋高大宽敞。 雪白的墙壁上有郭元振等的题字,写得萧洒多姿,龙飞凤舞,银钩相连。 “像陈公这样卓越的人才,只做了个“右拾遗’,而且最后被诬冤死狱中。 ”李明甫感慨地说。 “李老,看一个人,不是看他的官职大小,而是看他的道德文章怎样,能够为圣为贤,这才是最可宝贵的。 ”杜甫对李明甫说,“盛事只能一时。 比如这座高大的房屋,不能经久耸立在这里,而陈公的诗歌人格,却可以千秋万代永远流传下去。 ”李明甫听了,频频点头。 杜市瞻仰了陈子昂的遗迹后,还到通泉去瞻仰郭元振年青时代在这里作县尉时的故宅。 郭元振不拘小节,常杀富济贫,海内和他通声气的有成千上万人,是一个游伙的典型。 武则天听到他的名声,把他召到洛阳,他在武则天面前吟诵自己的《宝剑歌》,赢得武则天的赞美。 郭元振在杜甫眼中真是一个不能以常情度量的“豪杰”,感到无限向往。 杜甫在通泉县还观赏了当时著名书画家薛稷在县署壁上的画鹤、慧普寺的题字和寺中的《西方诸佛变相图》。 对前人的艺术作品,杜甫流露无限爱慕之情。 发布时间:2025-10-04 09:03:59 来源:奇闻网 链接:https://www.qiwentop.com/lishi/13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