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安史之乱平定后杜甫为何又惆怅?《冬狩行》有什么寓意? 内容: 唐代的社会和政局并没有因为安史之乱的结束面安定下来。 回纥的气焰更嚣张了,而杜甫在秦州深为忧虑的吐著,有时言和,有时入侵。 就在唐军收复洛阳这一年的七月,河西、陇右全部沦陷。 十月,吐蕃攻陷邠州,代宗帝在仓皇中跑到陕州(今河南陕县),长安被吐蕃占领,又遭受了一次大规模的破坏。 后来朝廷起用郭子仪,克复长安, 但是松、维等州(四川松番县和理县)却被吐蕃攻陷,西蜀边疆非常危急。 杨氏见杜甫日日夜夜叹息流泪劝他不要把身体弄环了。 杜甫一边吟咏着最近写成的诗篇,边悲愤地说:“汉北豺狼满,巴西道路难。 将军战死,使臣被扣,我怎能不为潮延而义愤填膺! 现在十几户人家中还有几个人在? 道路上只听见哭声,城市里没有歌唱,我怎么能不为人民的灾难而痛哭愤慨! 长期来我流落天边,有家不能归,好几次寄书洛阳,可是杳无消息,我怎么能不为国家多难、骨肉分离而叹息、流泪! ”“外族入侵,国势危急,天下兴亡固然匹夫有责,但是你不想想,当你为国家的危亡而痛哭流泪时,那些文官武将又是怎么样呢? ”杨氏的话引起杜甫许多联想,在这样一个危急的时代,那些刺史、县令还是携带美人女乐,泛舟江上,轻歌曼舞,有时引得大鱼都探出头来,听曲低昂,如有所求。 那些武将。 坐镇一方,拥有重兵,却不肯出战。 梓州刺史兼东川留后章彝就是这样的人物。 章彝是杜甫得助最多而最须小心侍奉的人。 他本是严武的僚属,能训练士兵,指挥部属;但他在留后任内是相当飞扬跋扈的。 ”在一个冬关的清晨,杜甫正陪章彝打猎。 “杜公,我的军队怎样? ”章彝问。 “兵强马壮,训练有素。 ”杜甫回答。 “我昨夜调集三千猛士狩猎,四围树起木栏,遮挡野兽去路。 我要把百里之内的鸟兽打尽。 ”章彝得意扬扬地说。 “这样大的规模,真可和天子的‘春萆冬狩相比。 ”随从的官员恭维说。 “吐蕃攻陷长安,皇上逃到陕州。 这样的年头还兴师动众,举行田猎! ”杜甫心里想,但又强自克制内心的愤概。 夕阳西下,狩猎结束。 活活捉到的犀牛无数;成群的骆驼,驮着猎得的黑熊,背上堆得高高的;那些小小的八哥也逃不出罗网,百里之内,山林寂静,似乎所有的鸟兽都已经打尽了。 “诸公,请看辉煌战果! ”章彝指着猎获物对随从官员说。 “这是留后大人平日对军队训练有素,围猎时指挥有方”随从官员说。 杜甫忍不住了:“如今吐著入侵,天子蒙尘,如果章公统帅部属,掉转马头,抵御外族入侵,一定可以建立功业。 ”“掉转马头抵御外族入侵? 哈哈哈……”章彝猛抽鞭,飞驰而去。 那笑声还在上空回荡。 那些随从官员也都快马加鞭随他而去。 后来,杜甫写了《冬狩行》一首:君不见东川节度兵马雄,校猎亦似观成功。 夜发猛士三千人,清晨合国步骤同。 喜君士辛甚整肃,为我回辔擒西戎! 草中狐兔尽何益? 天子不在咸阳宫。 虽无幽王祸,得不哀痛尘再蒙! 呜呼得不哀痛尘再蒙! 杜甫迫于饥寒,在东川到处奔走,没有一个地方能久住。 他一方面怀念成都草堂。 另一方面又作东游的计划,他在成都时就常常想沿江东下,现在蜀中局势混乱,更加强了他离开四川的念头。 他觉得不管是回洛阳还是到江南,无论如何也应该走了。 旅行的一切都准备好了,连饯行酒也吃了。 正当他向各方寄诗辞行时,严武又被任命为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几次寄信相留,杜甫才放弃子出峡的念头,全家又回到成都去了。 发布时间:2025-10-07 09:10:54 来源:奇闻网 链接:https://www.qiwentop.com/lishi/13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