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元载最后被赐死到底是因为什么?他犯了什么错 内容: 元载,字公辅,凤翔府岐山县人。 唐朝中期宰相。 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历史名人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新唐书》记载:“籍其家,钟乳五百两,诏分赐中书、门下台省官,胡椒至八百石,它物称是。 ”也就是说,唐代宗在查抄宰相元载的家产的时候,光是胡椒粉就查抄了八百石。 要知道,胡椒粉不过是一种调料。 调料不是当饭吃的,日常使用极为有限。 而且,在温饱都不能保证的古代,调料用得就更加少了。 而元载家里却有八百石胡椒粉,由此可见,其贪腐到何种程度! 然而,如果我们不看元载的这个结局,只看之前他当官的历程,我们甚至有一种感觉,元载似乎是能改变唐朝后期宦官专政、藩镇割据、朋党争斗等各种矛盾交织的破败局面的人。 为什么这么说呢? 唐肃宗当皇帝,由于是宦官李辅国拥戴起来的,再加上唐肃宗本人性格懦弱。 因此,唐朝从唐肃宗开始,落入了宦官专政的局面。 后来,李辅国又拥戴唐代宗继位,因此他具有更大的权威。 不过,尽管李辅国具有很大的权威,但是,他最终在唐代宗和元载的密谋下,被刺死了。 要知道,元载与李辅国是亲戚,而且,元载还是李辅国提拔起来的。 如果作为宰相,同时又是天下元帅行军司马的元载不支持唐代宗,唐代宗也不可能扳倒李辅国。 大宦官李辅国被刺死后,大宦官鱼朝恩又冒出头来,依靠他掌控禁军的威权,干预朝政,为非作歹。 同样的,鱼朝恩也在元载与唐代宗的合谋之下被缢死。 从唐肃宗开始的宦官专政,对唐朝中后期的政治形势所产生的恶劣影响,是相当深远的。 仆固怀恩本来是对大唐忠心耿耿的,但是由于李辅国、鱼朝恩等宦官的弄权挑拨,最后逼得仆固怀恩只能造反。 其它地方上拥有权力的藩镇,也不敢轻易交出兵权。 因此往后发展,便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而宦官专政加上藩镇割据,朝中大臣想要保住自己的地位,让自己在朝廷中更有话语权,再加上皇帝被挟持,孱弱不堪,因此,大臣们便结成朋党,互相倾轧。 这样一来,中晚唐混乱破败的政治格局,就这样形成了。 但是,当元载在连续扳倒李辅国和鱼朝恩后,唐朝的形势其实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变。 这时候,作为宰相的元载,如果能够辅佐唐代宗励精图治,唐朝在“安史之乱”之后,中兴的局面应该是能够形成的。 可是,让我们看看元载在执政以后,都干了些什么。 一、掌控财政大权。 元载之前担任过度支使。 后来他当了宰相以后,就辞去了度支使的职务。 度支使相当于财政部长,掌控着国家的财政大权。 当时元载之所以要辞去这个职务,根本的原因,一是因为这种职务事情比较繁琐,不利于他的宰相工作。 二是宰相又掌权又管钱,显然对朝廷的正常运转是不利的。 可是,当他扳倒李辅国和鱼朝恩,独掌朝政以后,竟然又重新兼任度支使。 他这样做,无非是想掌控财权,为自己贪腐行方便。 二、掌控人事大权。 元载在独掌朝政以后,按照《旧唐书》记载:“六年,载条奏应缘别敕授文武六品以下,敕出后望令吏部、兵部便附甲团奏,不得检勘,从之。 ”就是说,元载上奏唐代宗,要求吏部、兵部对六品以下的官员的任命,不准检验考核。 当时唐代宗同意了他的这条建议。 元载的这条建议有什么用意呢? 吏部、兵部不准检验考核,那就是元载说啥就是啥,他想任命哪个官员就任命哪个官员,别人都无权干涉。 由此,元载实际上就掌控的了天下的人事大权。 这样一来,六品以下的官员,都可能成为他的亲信。 当这些六品以下的官员成长起来后,整个朝廷就成了元载一个人的了。 三、掌控重镇兵权。 元载又向唐代宗提出一条建议,就是建议设置河中府为“中都”,在这里屯兵五万。 然后,皇帝可以秋末前往,春初还京。 这样做,可以躲避吐蕃的袭扰。 元载在向唐代宗提交这条奏折以后,还没有等到唐代宗同意,就迫不及待地准备在河中府修造宫殿,并修造他自己的房子。 元载之所以这样做,其实有很大的私心,是想把皇帝控制起来。 毕竟河中府的驻军由他控制,只要唐代宗去了那里,他想做什么,就由他说了算。 唐代宗识破了元载的阴谋,非常反感,不去。 并打算除掉元载,可是元载却并没有收敛。 四、大肆收受贿赂。 元载掌控了财权、兵权和人事权,显然是为了在政治上有更大图谋。 除此以外,就是为了更好地贪财收贿。 所有想当官的,都要向他儿子以及他的亲信送礼。 这样做,完全把整个朝廷的风气带坏了。 前文说到的,光是胡椒粉,他就贪污了八百石。 虽然我们并不知道这些胡椒粉能卖多少钱。 不过,史书这么记载,显然更多的是一种微言大义,以此表明元载贪污受贿情况的严重。 元载由于纵容私欲膨胀,因此,他虽然铲除了两大宦官,但是并没有因此建设一个良好的朝廷生态。 唐代宗不得不又向他动手,查抄其家产,挖他的祖坟,逼他自尽。 最终,唐朝在这种恶性循环中,越滑越远。 发布时间:2024-07-12 10:07:36 来源:奇闻网 链接:https://www.qiwentop.com/lishi/1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