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顾况是谁?白居易初见顾况是什么情景? 内容: 唐贞元三年(公元787年)春天,一个文弱少年,身背书囊,经过长途跋涉,风尘仆仆地来到了京都长安城。 他找到一家旅店稍稍休息后,便从书囊中小心地取出一卷手抄诗稿,急急走上街头。 长安城内笔直的大街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整齐的坊市象一块块菜畦,星罗棋布。 此时正值正午时分,只听得城楼上的开市街鼓“咚咚咚”地敲了三百下,全城大小店铺、酒楼、茶肆和各种游艺场所都纷纷开张营业。 著名的东、西二市更是热闹,卖杂货的,卖馄饨的,卖抓饭的,推小车卖蒸饼的,生应有尽有。 大街小巷呈现出一片嘈杂、繁忙景象。 少年是第一次来到长安,这里的一切都使他感到陌生、新奇,但此刻他无心观赏眼前这五光十色的繁华世界,只见他挟着诗稿,急匆匆地穿闹市,走小巷,绕过一座座楼台和官殿,最后来到了一家官邸门前。 少年通报了姓名,递进子引荐文书。 出来迎见的是一位五十多岁的老人。 少年见那老人目光深邃,举止洒脱,眉宇间流露出一股既亲切又高傲的神情。 这正是少年久已渴望拜见的大诗人顾况。 顾况当时担任朝廷著作郎(掌管编纂国史和起草重要文件),在长安城里负有盛名,来访和求见者甚多。 顾况原以为今天又有哪位达官显贵上门,不想来的是一个文质彬彬的陌生少年。 他将少年引进客厅,疑惑地问道:“您就是. .. .. ”“后生姓白,名居易。 ”少年说着,连忙谦恭地呈上自己的诗稿,“恳请恩师指教。 ”说完便忐忑不安地站在一旁。 顾况见诗稿封页上工笔写着“白居易”三字,不禁笑着说道:“居易,居易,可是,长安米贵,要居下去可大大的不容易啊! ”少年白居易听了这话,不安地低下了头。 他虽然还不能体会到这话的全部含意,但从那近乎揶揄的语气中,他有些后悔这次长安之行了。 这时顾况已打开诗稿读了起来。 读着,读着,他忽然被那首题为《赋得古原草送别》小诗吸引住了: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发布时间:2025-10-26 09:36:38 来源:奇闻网 链接:https://www.qiwentop.com/lishi/14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