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道旁田家》是谁写的?《道旁田家》写了什么内容? 内容: 他压抑不住内心的激情,就立即展纸挥笔,把白天看到的听到的事情,写成一首名为《道旁田家》的诗:田家翁妪俱垂白,败屋萧条无壮息。 翁携镰索妇携箕,自向薄田收泰稷。 静夜偷春避债家,比明门外已如麻。 筋疲力弊不入腹,未议县官租税足。 诗中描绘了白发苍苍的老两口住在破旧的房屋里,两位老人携镰箕到自己的田里收割家稷。 为了逃避债主,半夜偷偷春谷,但天刚亮,多如麻的债主就堵着门要账,结果把他们收的一点点粮食统统抢走了。 老两口劳累一夜,精疲力尽,一粒粮也吃不到肚子里。 一粒粮食都没有了,拿什么去交租税呢? 司马光在这首诗中揭露了由于债主的凶恶和言税的沉重,使农民的生活十分困苦. 写完诗,他仍久久不能入睡,诗中描绘的情景,呈现在脑际,因此,他一再沉吟这样一句话:“民间原来这样苦! ”后来,他当了丞相,仍念念不忘民间的疾苦。 当时长年不雨,有些州县,土地干裂出一道道大缝,庄稼都枯死了,颗粒不收,农民衣食无着。 他不断收到灾情的报告。 有一天,他又收到许州一份灾情报告,说灾荒严重,有人饿死,饥民纷纷逃亡。 他读完 报告,联想起在洛阳郊区遇到的那家农民的悲惨情景,使他坐立不安。 于是,他奏请皇上批准,果断地作出了立即赈济饥民的决定。 他马上动笔草拟了一道赈济文书,命令受灾各州县立即将本地义仓和常平仓的米谷,救济饥民,待农民有收成后,随税偿还,不收利息。 为了防止官员营私舞弊,司马光又在文书后面强调,凡是赈济工作做得好的给予奖励;如果不用心救济,有饿死人或饥民外逃者,其负责官员就要受到惩罚。 文书写成后,立即派人送往各地。 各受灾州县的长官,接到文书后,如火烧屁股,坐立不安。 因为他们知道,司马光是个严肃认真的人,说一不二,不敢怠慢。 急忙叫人写了开仓放粮的告示,张贴于县衙、寺庙和街头的热闹处。 有的地方,还鸣锣告知饥民。 象久旱逢甘露一样,饥民知道开仓放粮,都奔走相告。 饥民一个个拖儿带女,背着箩筐,掂着口袋,来到仓前领粮。 人们领到粮食高兴地说:“这一回有救了。 ”领到粮食后,他们还想方设法,种点蔬菜和杂粮,勉强度过了灾荒。 发布时间:2025-11-18 09:03:55 来源:奇闻网 链接:https://www.qiwentop.com/lishi/15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