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张悌是什么人?作为东吴最后一位丞相的他是什么结局? 内容: 东吴,三国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国号为“吴”。 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在汉末三国时期,丞相一职在魏蜀吴三国,都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要职。 不过,在蜀汉和曹魏,丞相实际上却是非常罕见的官职。 就曹魏来说,实际自曹操、曹丕之后,就无人担任丞相一职,高平陵之变后,曹芳封司马懿为丞相,结果司马懿一再拒绝。 在司马懿去世后,司马昭一度担任曹魏的相国。 至于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病逝后,后主刘禅实际上废除了丞相一职,对于蒋琬、费祎、姜维等人,是以大将军或者尚书令的官职来掌握大权的。 与此相对应的是,就东吴来说,前后经历了十一位丞相。 其中,就本文所要说的张悌,则是东吴最后一任丞相。 作为东吴最后一任丞相,张悌原本可以归降西晋,不过,他选择以身殉国,以此为东吴丞相一职画上了一个句号。 一首先,张悌(236年-280年),字巨先。 荆州襄阳郡(今湖北省襄阳市)人。 张悌出生之前,东吴已经击败关羽,占据了荆州的绝大部分地区了。 在此基础上,张悌等出生于荆州一带的人才,自然也相继进入到吴国朝堂之上了。 永安六年(263年),曹魏派兵南征蜀汉。 在魏灭蜀之战时,很多东吴的文臣武将,都认为蜀汉可以长期抵挡下去,不过,张悌则认为蜀汉一定会归降曹魏。 结果,后面的情况和张悌的预料一样,后主刘禅迅速向邓艾归降,意味着蜀汉的正式灭亡。 天纪三年(279年)八月,张悌以军师升任丞相,获封山都侯(《建康实录》载为丞相,领军师将军)。 因为史料的匮乏,我们很难找到张悌之前的官职经历。 二不过,能够看清天下大势的张悌,显然不是一位平庸之才。 公元279年,也即东吴灭亡的前夕,张悌晋升为丞相。 可能张悌不会想到,他会成为东吴最后一位丞相。 在张悌之前,陆逊、步骘、陆凯等大臣担任过这一职务。 特别是陆逊担任东吴丞相期间,可以说是东吴势力的巅峰了。 彼时,东吴不仅夺取了荆州,还在石亭之战等战役击败了曹魏。 但是,在陆逊、孙权相继去世后,东吴陷入到内乱中,不仅诸葛瑾之子诸葛恪,就因为内乱而被杀害。 并且,这更导致东吴君主交替频繁,从而损耗了吴国的国力。 到了天纪四年(280年),蜀汉被灭亡的17年后,西晋大军正式讨伐东吴,目标是消灭东吴,彻底结束三国时代。 在这场战役中,东吴皇帝孙皓命张悌督将军沈莹、诸葛靓,率众三万渡江迎战。 三值得注意的是,就跟随张悌一起抵抗西晋的诸葛靓,字仲思,琅琊阳都人,是西汉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蜀汉贤相诸葛亮的族子,曹魏重臣诸葛诞之子。 在诸葛诞叛乱后,诸葛靓投靠了东吴。 在晋灭吴之战中,张悌认为大家不能坐以待毙,应该主动渡江去迎敌。 于是,张悌率领3万兵马渡江迎战,结果碰到了兵力远多于自己的西晋大军。 在消灭蜀汉后,西晋的整体实力无疑是东吴的数倍。 因此,在这场战役中,西晋自然也投入20多万的兵力,从而轻松击败了张悌率领的3万大军。 在此基础上,诸葛靓与五六百人退走,让人去拉张悌一起走,张悌不肯。 于是诸葛靓劝张悌,应当识时务者为俊杰,不要负隅顽抗了。 四最后,对此,张悌流泪道:“今天就是我的死期了。 现在可以以身殉国,为什么要逃走呢? 不要再拦住我了。 ”看到张悌誓死抵抗西晋大军的决心,诸葛靓也不禁流泪。 最终,张悌被西晋大军杀害。 在张悌战死沙场,其他将士也土崩瓦解的背景下,东吴皇帝孙皓反绑双手、拉着棺木,前往王濬军门投降。 至此,晋军连克东吴四州、四十三郡,降服吴军二十三万,东吴宣告灭亡,三国并立的局面也随之结束。 对于以身殉国的张悌,罗贯中也表达了肯定和赞赏的态度,在《三国演义》中表示:“杜预巴山见大旗,江东张悌死忠时。 已拚王气南中尽,不忍偷生负所知。 ”综上,作为东吴最后一位丞相,张悌宁死不降,用忠义为东吴丞相一职画上了一个句号,从而无愧于心,无愧于天地。 发布时间:2025-11-22 10:23:13 来源:奇闻网 链接:https://www.qiwentop.com/lishi/15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