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后世如何评价柴荣?他有哪些轶事典故? 内容: 柴荣,即周世宗,周太祖郭威的养子,五代十国时期后周第二位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外戚继承宗室的皇帝,在位共6年。 下面历史名人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广顺三年(953年),入朝任开封府尹,进封晋王。 显德元年(954年),柴荣继位为帝。 在此时期在政治、军事、经济上都有建树,号称英主,初步奠定了后来北宋的势力。 在商议取幽州时病倒,不久去世,年仅39岁,庙号世宗,谥号睿武孝文皇帝,葬庆陵。 轶事典故灭佛运动中国历史上有四次“禁佛”事件,分别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以及后周世宗柴荣的禁佛,被后人统称为“三武一宗”四次“灭佛”。 自后周显德二年(955年)起,后周世宗开始排斥佛教的一系列政策。 是五代唯一对佛法排斥的一次。 对于“私度僧尼,日益猥杂”、“乡村之中,其弊转盛”的现象,柴荣下诏:“近览诸州奏闻……私度僧尼,日增猥杂,创修寺院,渐至繁多……宜举旧章,以革前弊……诸道州县镇村坊,应有敕额寺院,一切仍旧,其无敕额者,并抑停废。 ”诏旨颁布后,废佛之风席卷全国,当年就废去寺院30,336所,僧尼还俗者约6万人。 除重点保护寺院外,一律停废。 禁私度僧尼,禁僧俗舍身。 当时有檀越销融铜钱以铸佛的风气,柴荣反其道而行,即下令毁灭天下铜制佛像,要销毁佛像以铸造铜钱。 世宗限定民众于五十日内缴纳,官府收购。 只要家藏五斤以上的铜佛而不缴纳,则判死刑。 只留下前朝帝王有赐与匾额的重点佛寺,其余寺院一律毁去。 又对僧侣条件严格限制,必须要会背诵一定卷数以上的佛经并取得尊长同意,才能出家,否则犯罪。 且禁止一切当年佛教徒“自残式布施”(斩断手脚、以热油烫脸等)明志的风气,最后,废去佛寺30336所,还俗61200僧。 全国寺院仅余两千所。 一时之间,天下佛像几灭。 官员议论纷纷,柴荣却说:“你各位不要对我毁去佛像这件事有疑虑。 佛啊,是以善道度化世人的,如果有心向善,就是供奉佛了,那铜像岂是所谓的佛呢? 而且我听说过,佛为了利益他人,就算是头颅、眼睛都可以布施给别人。 如果朕的身体可用来救济民众,我也在所不惜啊。 ”病龙台显德六年(959年),柴荣亲征伐辽,直取幽州(今北京)。 车驾至瓦桥关(今河北涿县南),探听到辽军已经望风披靡,非常高兴,认为大功将成,于是登高台,视察六军。 这时,有父老乡亲百余人,持牛酒进献,柴荣问:“此地叫什么名字? ”父老答道:“历世相传,称之为病龙台。 ”柴荣闻言默然,于是骑马离去。 当夜,柴荣就开始生病。 次日,病情愈加紧急,只得班师回朝,不久后病逝。 财神皇帝柴荣在民间被俗称为“柴王爷”。 据记载,他自少经商,曾在南方贩茶,取得成功,所以从宋元时期开始,就被中原地区百姓奉为财神,同时也是矿工、窑工、建筑工的保护神。 人物评价齐藏珍:陛下神武之功,近代无比,于文德则未光。 李璟:伏惟皇帝陛下,体上圣之姿,膺下武之运,协一千而命世,继八百以卜年,化被区中。 恩加海外,虎步则时钦英主,龙飞则图应真人。 薛居正:世宗顷在仄微,尤务韬晦,及天命有属,嗣守鸿业,不日破高平之阵,逾年复秦、凤之封,江北、燕南,取之如拾芥,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也。 加以留心政事,朝夕不倦,摘伏辩奸,多得其理。 臣下有过,必面折之,常言太祖养成二王之恶,以致君臣之义,不保其终,故帝驾驭豪杰,失则明言之,功则厚赏之,文武参用,莫不服其明而怀其恩也。 所以仙去之日,远近号慕。 然禀性伤于太察,用刑失于太峻,及事行之后,亦多自追悔。 逮至末年,渐用宽典,知用兵之频并,悯黎民之劳苦,盖有意于康济矣。 而降年不永,美志不就,悲夫! 赵恒:周世宗固英主,然用刑峻急,诛杀过当,享祚不永,岂不由此乎。 王钦若:世宗幼而英悟,以严重自处。 与宾客言,必低声柔气;商确古今及论攻战之事,则纵辩高谭。 词理锋起,故时人多之。 龙衮:以周世宗之神武确断,当矢石而不惧。 予观自古帝王之达者一人而已。 赵顼:①世宗诚创业造功英主也。 ②使天假之年,其功业可比汉高祖。 欧阳修:世宗区区五六年间,取秦陇,平淮右,复三关,威武之声震慑夷夏,而方内延儒学文章之士,考制度、修《通礼》、定《正乐》、议《刑统》,其制作之法皆可施于后世。 其为人明达英果,论议伟然。 即位之明年,废天下佛寺三千三百三十六。 是时中国乏钱,乃诏悉毁天下铜佛像以铸钱,尝曰:“吾闻佛说以身世为妄,而以利人为急,使其真身尚在,苟利于世,犹欲割截,况此铜像,岂其所惜哉? ”由是群臣皆不敢言。 尝夜读书,见唐元稹《均田图》,慨然叹曰:“此致治之本也,王者之政自此始! ”乃诏颁其图法,使吏民先习知之,期以一岁,大均天下之田,其规为志意岂小哉! 其伐南唐,问宰相李谷以计策;后克淮南,出谷疏,使学士陶谷为赞,而盛以锦囊,尝置之坐侧。 其英武之材可谓雄杰,及其虚心听纳,用人不疑,岂非所谓贤主哉! 其北取三关,兵不血刃,而史家犹讥其轻社稷之重,而侥幸一胜于仓卒,殊不知其料强弱、较彼我而乘述律之殆,得不可失之机,此非明于决胜者,孰能至哉? 诚非史氏之所及也! 司马光:①若周世宗,可谓仁矣! 不爱其身而爱民;若周世宗,可谓明矣! 不以无益废有益。 [19]②世宗以信令御群臣,以正义责诸国,王环以不降受赏,刘仁赡以坚守蒙褒,严续以尽忠获存,蜀兵以反覆就诛,冯道以失节被弃,张美以私恩见疏。 江南未服,则亲犯矢石,期于必克,既服,则爱之如子,推诚尽言,为之远虑。 其宏规大度,岂得与庄宗同日语哉! 《书》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 ”又曰:“大邦畏其力,小邦怀其德。 ”世宗近之矣! [曾巩:唐太宗即位之初,延群臣与图天下之事,而能绌封伦,用魏郑公之说,所以成贞观之治。 周世宗初即位,亦延群臣,使陈当世之务,而能知王朴之可用,故显德之政,亦独能变五代之因循。 洪迈:周世宗英毅雄杰,以衰乱之世,区区五六年间,威武之声,震慑夷夏,可谓一时贤主,而享年不及四十,身没半岁,国随以亡。 固天方授宋,使之驱除。 然考其行事,失于好杀,用法太严,群臣职事,小有不举,往往置之极刑,虽素有才干声名,无所开有,此其所短也。 朱熹:①周世宗亦可谓有天下之量,纔见元稹均田图,便慨然有意。 ②周世宗规模虽大,然性迫,无甚宽大气象。 做好事亦做教显显地,都无些含洪之意,亦是数短而然。 马天骥:周世宗当天下四分五裂之余,一念振刷,犹能转弱为强。 朱元璋:三代之王有其时而能为之,汉文有其时而不为,周世宗则无其时而为之者也。 孙承恩:世宗英明,志存混一。 服强以力,怀弱以德。 武功既振,文治亦修。 宏规大度,邈焉寡。 朱国祯: 有轻天下人而好杀者,周世宗是也。 王夫之:①唯周主决志亲征,而后已溃之右军,不足以摇众志;溃掠之逃将,不足以劫宫阙;身立血战之功,而樊爱能等七十人之伏辜,无敢为之请命。 于是主乃成乎其为主,臣乃成乎其为臣,契丹不战而奔,中国乃成乎其为中国。 周主之为天子,非郭氏授之,自以死生为生民请命而得焉者也。 ②周主南伐江南,劳师三载,躬亲三驾,履行阵,冒矢石,数十战以极兵力,必得江北而后止。 江北既献,无难席卷以渡江,而修好休兵,馈盐还俘,置之若忘。 呜呼! 此其所以明于定纷乱之天下而得用兵之略也。 盖周主之志,不在江南而在契丹也。 ③周世宗以数州之士,乘扰乱之余,临阵一麾,而强敌立摧,亦非教练十年而后用之也。 胡承诺:五季十三君,显德称有道。 继乱骋英图,扶义拥大宝。 中权帷幄深,前锋技击好。 虎旅清雄霸,龙骑跃丹漅。 国步尚危浅,惊飙折何蚤。 徯予去委裘,助顺移苍昊。 一乘归蓟祝,五畤异丰镐。 荆坟寄空山,寝宫无遗燎。 玉箫咽清夜,银凫没幽沼。 仿佛见袄云,徘徊宿怪鸟。 异代颇蒸尝,有司亦草草。 征车过其旁,尘沙阅昏晓。 发布时间:2025-11-23 10:09:05 来源:奇闻网 链接:https://www.qiwentop.com/lishi/15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