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西欧城市的生产力是如何发展的?手工业的发展表现在哪些地方? 内容: 西欧中古初期,罗马时代的城市几乎完全没落。 有的成为设防据点,有的是封建诸侯或主教的驻地。 它们在经济上几乎和农村没有区别。 到了10至11世纪,随着手工业与农业的分离和商业的逐渐活跃,才开始出现手工业和商业中心的城市。 城市的产生,标志着西欧封建社会进人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即封建制度的巩固和发展时期。 在封建主义的经济中,农业与手工业是密切结合的。 毛主席在论及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特点时指出:“农民不但生产自己需要的农产品,而且生产自己需要的大部分手工业品。 地主和贵族对于从农民剥削来的地租,也主要地是自己享用,而不是用于交换。 那时虽有交换的发展,但是在整个经济中不起决定的作用。 "这一论断对于中古时期的西欧各国同样适用。 法国中古史料如查理大帝的庄园赦令和圣日耳曼修道院的土地清册,都描绘出一幅自然经济的图景。 各地交换极其有限,往往没有本地的商人,货币流通也缩小到最低限度。 生产力的低下水平,决定当时经济的自然性质。 但到10至11世纪时,西欧的社会生产力有了显著的提高。 农业上的原始耕作方法逐渐为二圃制或三圃制所代替。 铁犁广泛使用,深耕细作成为可能。 由于荒地和森林地带的开垦,耕地面积扩大了。 不仅谷物的生产增加,园艺果艺和葡萄种植业也得到广泛发展。 农业的劳动生产率比以前大有提高。 手工业的发展首先表现在金属采掘、冶炼和制造方面。 用金属制造的各种工具和武器,都有显著的技术改进,产量不断增加。 纺织业也有发展,毛呢逐渐代替了麻布。 巨大建筑物如宫殿、教堂和寺院的兴修,反映建筑技术的进步。 此外,一些与农业密切联系的副业如酿酒业和榨油业也发达起来。 生产力的普遍增长使手工业和农业分离成为必然趋势。 农村居民有了一部分剩余产品,可以通过交换供应手工业者的需要。 手工业技术的进步,也使各种手工业成为具有专门熟练技巧的部门,非一般农民所能兼营。 手工业者也要求摆脱农奴地位,突破狹隘的庄园范围,成为自由的小商品生产者。 手工业与农业逐渐分离,交换随之发展。 交通要道、关隘、渡口以及城堡或教堂附近,逐渐兴起市集。 许多行商成为座商,手工业者也聚居其地。 这样,便出现了商业和手工业日趋活跃的城市。 发布时间:2024-08-09 09:00:02 来源:奇闻网 链接:https://www.qiwentop.com/lishi/1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