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印度尼西亚的阶级分化是如何形成的?爪哇国和印度有什么关系? 内容: 7世纪以前的印度尼西亚远古以来, 印度尼西亚就已有人类劳动生息。 大概从公元前二千年开始,印度尼西亚族已陆续从印度支那半岛迁来,分布各地。 各地的社会发展极不平衡。 临近河流人海的地区,原始公社制最先瓦解,并建立了国家。 公元后最初几个世纪,又不断有印度人移人。 他们有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带来印度语言、文字、历法、宗教、艺术等。 势力较强的移民首领,在沿海港口附近树立统治,形成若干奴隶制小国。 未受印度文化影响的本土部落,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对邻近部落的征服,也形成部落联盟,开始了阶级分化。 本土的氏族部落贵族和外来的移民首领构成贵族阶级,把村社农民和奴隶置于统治和奴役之下。 公元3-7世纪内,这类奴隶制小国和部落联盟中有加里曼丹东部的古藏、巴風岛上的婆利、西爪哇的达鲁马、苏门答腊岛上的末罗游和甘陀利等。 苏门答腊和爪哇岛上的王国,苏门答腊岛上最早出现的国家,是在中部占碑一带的末罗游。 到7世纪时,末罗游为兴起于南部巨港的室利佛近D所吞并。 室利佛逝与马来半岛相对,是东西海上交通必经之地。 首都先在巨港,后北迁占碑。 中国和印度、阿拉伯国家往来的商船,都汇聚于此。 室利佛逝物产丰饶,黄金尤多,与南洋和阿拉伯帝国各地的贸易和转口贸易都很兴盛。 国王从东西贸易中征收商税,拥有大量财富。 据中国史书记载,室利佛近人民“不输租赋,习水陆战,有所征伐随时调发,立酋长事领。 皆自备兵器糗粮,临敌敢死,伯(霸)于诸国。 750年和1007年,室利佛近两度侵入爪哇,并占领马来半岛。 到12世纪,又曾降服锡兰品。 商船遍及加里曼丹、苏拉威西、摩鹿加,甚至远达非洲东南岸。 室利佛逝人民信奉佛教。 7世纪时,文化即已繁荣,佛教昌盛,形成印度以外的佛教中心。 唐朝僧人义净到印度求经往返途中,先后三次到室利佛逝,并居住多年,学习梵文,翻译佛经。 他甚至主张中国僧人在去印度之前先到这里研习佛法。 10世纪阿拉伯人的记载,也都提到室利佛逝人众岛多,国势兴盛,村落相接,垦地相连,没有荒凉阻隔,是当时南洋繁荣强盛的国家。 发布时间:2024-08-10 09:09:01 来源:奇闻网 链接:https://www.qiwentop.com/lishi/1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