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刘禅投降后写了3字,司马昭杀心顿无,众人不解,司马昭:倒着读 内容: 刘禅投降后写了3字,司马昭杀心顿无,众人不解,司马昭:倒过来读! 那么刘禅投降后究竟写下了什么字呢? 历史上真实的刘禅在不少人的心目中,刘禅乃是庸碌之辈,在蜀汉拥有大好局面的情况下,竟然主动宣布投降,令人不齿,真的是应了那句“扶不起的阿斗”! 然而事实上,从正史角度来看,刘禅虽不是大智大勇之辈,但也并不无能! 首先,刘禅在位时间极长! 在三国的二代君主中,刘禅其实是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甚至于说,放到整个华夏史中,刘禅四十余年的在位时间,也是很长的,这就足以说明,刘禅并非碌碌之辈! 要知道,当皇帝可是一门技术活啊! 明朝末年的崇祯皇帝,被评价为勤恳之辈,结果十来年就把天下丢了,这就是典型的不会当皇帝,虽然人品不错,但能力极差! 相比于曹魏和东吴的二代君主,刘禅的表现其实非常不错,刘禅当皇帝的能力,还是值得肯定的! 其次,刘禅投降,其实是被迫的! 在很多人看来,刘禅怕死,所以投降,这其实是一种误解! 自刘备去世后,无论是诸葛亮北伐,还是姜维北伐,无不受到了刘禅的鼎力支持。 尤其是蜀汉末年,当朝堂众人都厌倦北伐时,当姜维受到众多掣肘时,刘禅仍然坚定的支持北伐,可见刘禅还是有雄心壮志的,他也想匡扶汉室,只是回天乏力而已! 经过数十年的战争,蜀汉内部已经厌倦了战争,再加上蜀汉的统治集团本来就是外来户,和益州本土集团天然不和,所以益州本土集团根本就不想打。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当邓艾大军杀入蜀中腹地时,才能那么轻松的打到成都城下。 要知道当年强悍的刘备,攻略益州也花了三年之久,可见蜀汉人心成啥样了! 剑阁未失,姜维尤在,面对邓艾这支孤军,原本蜀汉朝堂应该统一思想,坚决抵抗,结果朝堂争议的结果,要不就是逃跑,要不就是投降,没有一个人愿意站出来抵抗,很明显,当时的蜀汉,从上到下都不想打了,刘禅无人可用! 所以说,刘禅只能投降,他要是不投降,其他人绝对要将他绑起来送给邓艾,到时候跟着刘家的那批人一定会遭到屠戮! 与其如此,还不如刘禅背负骂名,投降算了! 总的来说,正史中的刘禅,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窝囊,他也算是一个有为之君,只不过蜀汉从各方面都比不上曹魏,为了后人,他只能被迫投降! 也正是因为正史中的刘禅,算是一个主战派,有匡扶汉室之心,所以当刘禅投降后,曹魏众臣都对他非常忧虑,欲将其除之而后快! 刘禅投降后写下3字当时的曹魏,实际统治者乃是司马昭,作为野心家司马懿的后代,司马昭的心思也极其歹毒,他知道刘禅的投降并非真心实意,而是形势所迫,一旦有机会,难保刘禅不会复起,所以他和曹魏众人的意见一样,想要将刘禅除掉! 但除掉刘禅,也会产生很多后果。 一方面,刘禅在蜀地还有不少的支持者,一旦杀了刘禅,难免会让蜀地人心动荡。 另一方面,当时的东吴还没有投降,要是杀了刘禅,必定让东吴君臣不敢投降。 所以司马昭一直在测试刘禅的心思(“乐不思蜀”的故事也因此而产生),直到刘禅写下了这三个字,司马昭才彻底放下了对刘禅的杀意! 那么刘禅究竟写了什么呢? 为何能让生性多疑的司马昭放下杀意呢? 事实上,刘禅写的这三个字便是“中山寨”,这是他为自己住处所提的名字。 而这三个字倒过来读,便是“寨山中”,同“在山中”,意思是刘禅已经彻底的放下了一切,不愿意再涉及世俗之物了,他只想隐居在山中,了此残生! 这一举动让司马昭看懂了刘禅的心思,也彻底的让司马昭放下了戒备,刘禅就此躲过一劫……结语刘禅投降后写下三字,司马昭不敢杀他,群臣不解,司马昭:倒着读! 刘禅写的这三个字便是“中山寨”,倒过来读便是在山中,预示着刘禅不再想凡尘之事,只想隐居山中,司马昭也因此不愿意背负诛杀刘禅之名,放过了刘禅,最终成功迫降东吴,司马家一统三国,三家归晋! 发布时间:2024-08-20 12:04:26 来源:奇闻网 链接:https://www.qiwentop.com/lishi/2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