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在古代官员退休之后都会去哪?为何选择回到家乡? 内容: 告老还乡是我国古代的一项退休制度。 历史名人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如果这个官员是地方官,退休后回自己的老家生活。 这一点,我们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一直在京城当官的人,退休以后,他们也要回自己的故乡,这一点我们就不太理解了。 为什么说不理解呢? 其一,退休京官的妻子儿女在京城。 俗话说,妻子儿女在哪里,家就在哪里。 既然妻子儿女一般都在京城,意味着他的家也在京城。 可为何退休后,他们要带着妻儿老小,离开京城回老家呢? 其二,退休京官的人脉关系在京城。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唐代宰相贺知章这首诗说的,正是一个“故乡的陌生人”的形象。 他虽然是出生于他的故乡,但是他人生的大部分时间(也是人生最重要的时间)里并不在故乡,他的朋友他的人脉关系都不在故乡。 退休后却让他回到故乡这样一个“陌生”的环境中,这对于一个退休老头来说,是不是太残忍了。 其三,退休京官的经济在京城。 如果一个人能够做京官,自然是仕途走得比较通畅。 同时,如果一个人能够长时间做京官,说明他的仕途一直走得比较通畅。 虽然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顾况调侃白居易的话),但是,作为一个有权有势的京官,要利用自己手中的职权,搞几套房,搞一些产业,也并不是一件难事。 但是,为什么退休后,他就要回乡呢? 他回故乡去,那他留在京城的房产和产业该怎么办呢? 不过,虽然我们不理解,京官退休后,确实都回到自己的故乡。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一、皇帝不允许京官留在京城。 事实上,古代退休制度和今天咱们的退休制度是不一样的。 今天的退休制度,是以年龄为限制的。 当的官越大,退休的年龄越大。 古代退休,尤其是高级京官的退休,都是根据身体状况和皇帝的需要来决定的。 如果身体一直很健康,皇帝也一直需要,那么,退休的年龄就不会有限制,可以一直干到去世。 但如果皇帝不需要,不喜欢,就算你的年龄还很小,身体也很棒,皇帝让你退休,你还是得退休。 因此,事实上如果你是因为皇帝不喜欢让你退休,你退休以后,肯定不能一直留在京城里,因为皇帝不允许。 如果一个皇帝不喜欢的官员留在京城,因为这个官员是有人脉的,因此,他可能就会对朝政产生影响,而皇帝是绝对不允许这种影响存在的。 因此,皇帝为了避免麻烦,都会让京官回乡。 二、京官一般不会在京城购房置业。 我们前面说,京官会在京城里购房置业。 事实上,这种情况是不多的。 为什么说不多呢? 因为古代的经济情况和我们现代是不一样的。 我们现在的经济是商贸经济,如果我们有钱,想投资。 一般都会选择投资房地产,或者投资某个产业,乃至于炒股什么的。 但是古代不是这种经济。 投资了房地产,房子不会升值,只会降价。 投资商业也不靠谱,因为古代会对商业进行严厉打击。 一个官员,如果去搞商业,在品格上都会被人看低。 古代的经济是农耕经济,官员们要么就是积累钱,要么就是用钱买土地。 古代的货币是金银珠宝这些东西,这些东西都不会贬值,所以古人都会藏金银。 有的甚至还会把金银窖藏起来,留到后世。 除了藏金银来,古代官员的置业,就是买土地。 要买土地,只能回自己的故乡去买。 自己作为一个京官,回故乡买也有优势的。 三、退休京官回故乡才会继续发挥作用。 我们刚才也说了,京官都不可能留在京城里,因为皇帝不允许。 就算京官留恋京城的生活,一定要留在京城里,他也不敢发挥任何作用。 如果皇帝发现你在干预朝政,结果可能就是满门抄斩。 佟国维退休后,因为给康熙上奏过立储的问题,就被康熙严厉打击。 不过,京官要是回故乡,却肯定会发挥作用。 为什么呢? 古代政权不下乡,地方上的事务,都是靠地方名流来处理。 一个从京城回乡的官员,那自己绝对是地方名流中的名流,过的绝对是土皇帝一样的生活。 这样看来,京官退休以后,哪有不愿意回乡的呢! 发布时间:2024-08-22 10:07:43 来源:奇闻网 链接:https://www.qiwentop.com/lishi/2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