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竹鼠从周朝的公卿大夫开始吃了? 内容: 最近,“吃竹鼠的一百种理由”在网上爆火。 什么中暑啊、抑郁啊、打架受了内伤啊……最终的结果都是把竹鼠吃掉。 网友戏称,竹鼠养殖户华农兄弟生动地释了什么叫“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竹鼠什么味道,想吃!)小书在这里给华农兄弟平个反,真不是贪吃,吃竹鼠,我们是有理有据的! 《本草纲目》就曾记载,“竹鼠,肉味甘,补中益气,解毒。 ”在古老的周朝,竹鼠更是供公卿大夫食用的“璞肉”,一般人是吃不上滴。 真要说起来,其实不管是竹鼠和老鼠,都和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关系匪浅。 今天,小书就趁势给大家说一说传统文化中的“鼠”文化! 众所周知,民间流传着“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一只老鼠坏了一锅汤”等俗语,可见在世人眼中,老鼠的形象并不可喜。 像是成语中的“鼠”,例如“鼠目寸光”“贼眉鼠眼”,也多是负面的形象。 可为什么偏偏是这“讨厌”的老鼠,牢牢地占据了中华传统十二生肖之首的席位呢? 且听小书娓娓道来。 《易·系辞》里写到,“艮为鼠。 又十二生肖之首”。 古有动静、阴阳之说,“艮”为山,象征静止,老鼠昼伏夜出,属阴,而老鼠藏在洞穴之中,寓动于静,静为动始。 另一方面,老鼠前爪有四趾,四是偶数,即为阴数;老鼠的后爪有五趾,五是单数,即为阳数。 而子时是前一日的23点到今日的凌晨1点,也就是昨夜和今晨的交接之时。 由此,老鼠和子时关系密不可分,是谓“子鼠”。 此外,除了盘古开天辟地外,民间还有“鼠咬天开”一说。 相传,世界诞生之初,天不是天,地不是地,而是混沌连成一片,是老鼠勇敢地把混沌咬破,分开阴阳。 人们由此把老鼠列为十二生肖之首,以纪念它的功绩。 那这了不起的老鼠怎么就背上骂名了呢? 这就不得不说到老鼠的习性和文学的魅力了。 《诗经·魏风》里,就有一篇名为《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诗歌里的“硕鼠”,也就是大老鼠,在这里被劳动人民用来代指贪得无厌的周朝奴隶主。 宋代大学者朱熹解释道,这是当时的劳动人民困于残酷的剥削,敢怒而不敢言,就指桑骂槐,通过骂老鼠,来控诉剥削者。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也写过一篇关于老鼠的寓言《永某氏之鼠》,借着批评老鼠“窃时以肆暴”,来讽刺彼时社会上,饱食终日却为非作歹之徒。 昆剧代表性曲目《十五贯》里,也有“老鼠”——娄阿鼠! 《十五贯》是清人朱素臣根据《醒世恒言》中的一则故事改编的剧本,剧中的娄阿鼠,盗窃杀人无所不为,作者讽他行为不堪,故意让他以鼠为名。 鼠,是十二生肖之首,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对老鼠的情感,矛盾而复杂,既喜爱它机灵可爱,又恼它偷食作物。 然而,无论如何,鼠都是一个鲜明的民俗符号,承载着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历史和文化,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占据别样的地位。 发布时间:2024-09-08 12:03:28 来源:奇闻网 链接:https://www.qiwentop.com/lishi/2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