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历史上真实的鲁肃是什么样的?一生有何作为? 内容: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 历史名人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在《三国演义》的里,鲁肃被描写成一个唯唯诺诺的老好人,还当了关羽单刀赴会的背景板,几乎没什么能力、没什么存在感。 然而真实的历史上,鲁肃是一个豪侠之士,文武双全,更是一个顶级的战略大师。 体貌魁奇,少有壮节的豪侠之士肃体貌魁奇,少有壮节,好为奇计。 天下将乱,乃学击剑骑射,招聚少年,给其衣食,往来南山中射猎,阴相部勒,讲武习兵。 ……又自植盾,引弓射之,矢皆洞贯。 骑既嘉肃言,且度不能制,乃相率还。 肃渡江往见策,策亦雅奇之。 ——《吴书》鲁肃,字子敬,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人)。 他出生于一士族家庭。 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长大。 他体貌魁伟,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 东汉末年,他眼见朝廷昏庸,官吏腐败,社会动荡,常召集乡里青少年练兵习武。 他还仗义疏财,深得乡人敬慕。 当时周瑜任居巢长,闻鲁肃之名,带数百人来拜访,请他资助一些粮食。 当时,鲁肃家里有两个圆形大粮仓,每仓装有三千斛米,周瑜刚说出借粮之意,鲁肃毫不犹豫,立即手指其中一仓,赠给了他。 经此一事,周瑜确信鲁肃是与众不同的人物,主动与他相交,两人建立了如同春秋时公孙侨和季札那样牢不可破的朋友关系。 当时的东城,为袁术的辖地。 袁术闻其名,请他出任东城长。 但鲁肃发现袁术部下法度废弛,不足与成大事,率百余人南迁到居巢投奔周瑜。 南迁时,他让老弱之人在前,自率敏捷强悍的青年在后。 袁术得知鲁肃迁居,急速赶来阻拦。 鲁肃排开精壮人等,张弓搭箭,对追兵说:“诸位男儿,应该明白大势。 方今天下纷纷离乱,有功得不到赏赐,无功也收不到责罚,为何要逼迫我呢? ”说着,命人将盾牌立在地上,远远开弓射去,箭把盾牌都射穿了。 追兵一方面觉得鲁肃的话有道理,一方面估计凭自己的力量也奈何不得他,只好退回。 鲁肃顺利到达居巢。 建安三年(198年),周瑜东渡长江,投奔孙策,鲁肃与他同行,见到孙策后,孙策很赏识鲁肃。 从鲁肃散尽家财,交结游侠少年并讲武习兵,说明他有眼光,知道乱世之中再多的钱财也是守不住的。 而且鲁肃击剑骑射,武艺高强,堪称一位甚得众心的豪侠之士。 好为奇计,眼光超群的战略家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 为将军计,唯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 规模如此,亦自无嫌。 何者? 北方诚多务也。 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 ——《三国志·鲁肃传》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在我看来,荀彧、沮授、鲁肃、诸葛亮堪称三国四位顶级的战略家。 以上这段记载就是著名的“塌上对”,比诸葛亮的《隆中对》还要早了7年,鲁肃早早对孙权提出了三分天下,进而全据长江与曹操争天下的规划。 公元200年,鲁肃来到江东不久,孙策就遇刺身亡,初掌大事的孙权,在周瑜的极力推荐下召见了鲁肃。 孙权向鲁肃询问怎样能够做出一番事业,并表示自己承接父兄基业,想做到齐桓晋文那样匡扶王室的功业。 鲁肃回答说:“过去汉高祖耿耿忠心想尊崇义帝而最后无成,这是因为项羽加害义帝。 如今曹操,犹如过去项羽,将军您怎么可能成为齐桓公、晋文公呢? 以鲁肃私见,汉朝廷已不可复兴,曹操也不可一下子就能除掉。 为将军考虑,只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变幻形势。 ”“天下局势如此,据有一方自然也不会招来嫌猜忌恨。 为什么呢? 因为北方正是多事之秋。 您正好趁这种变局,剿除黄祖,进伐刘表,尽力占有长江以南全部地方,然后称帝建号以便进而夺取天下,这有同汉高祖建立大业啊! ”鲁肃根据当时局势为孙权量身定做了“称帝战略”:第一步,鼎足江东,与曹操、荆州三分天下;第二步,攻取荆州,进取益州,全据长江;第三步,称帝建号与曹操争夺天下。 不得不说,鲁肃是可以与诸葛亮相媲美的战略家,其对天下大势的把握与预测,真的是一般人很难做到。 手不释卷,能言善辩的外交家肃为人方严,寡於玩饰,内外节俭,不务俗好。 治军整顿,禁令必行,虽在军陈,手不释卷。 又善谈论,能属文辞,思度弘远,有过人之明。 周瑜之后,肃为之冠。 ——《吴书》公元208年,曹操南征荆州,刘表病死,刘琮举州投降。 随着形势的变化,鲁肃及时调整自己的战略方向,与诸葛亮一起推动孙刘联盟,在赤壁之战击败曹操。 此后的时间里,鲁肃竭尽全力的维护孙刘联盟。 赤壁战后,孙权愈加倚重鲁肃,把他称作自己的邓禹。 后刘备派人谒见孙权,请求借荆州。 吕范等将领劝孙权扣留刘备,周瑜在外地,也上疏陈说此意。 唯鲁肃从全局考虑,劝孙权把荆州借给刘备,以孙刘联合,共同抗曹。 鲁肃说:“您(孙权)固然神武盖世,但曹操的势力太大了。 我们刚刚占有荆州,恩德信义尚未广行于民众。 如果把荆州借给刘备,让他去安抚百姓,实是上策。 因为这样一来,曹操多了一个敌人,我们多了一个朋友。 ”孙权同意了鲁肃的主张。 曹操闻孙权借荆州给刘备的消息时,正在写信,震惊之下落笔于地(方作书,落笔於地)。 周瑜死后,鲁肃负责镇守路口,这时鲁肃与关羽邻界统兵,疆土犬牙交错,多次发生摩擦。 鲁肃顾全大局,总是以友好的姿态安抚双方。 公元214年刘备平定益州,孙权请刘备归还荆州中的长沙、零陵、桂阳三郡。 刘备不肯。 孙权派吕蒙率军进取,长沙、桂阳二郡望风归附,唯有零陵太守郝普坚守不降。 刘备得知,亲自引兵五万从成都赶回公安坐镇,派关羽率军三万争夺三郡。 孙权也从秣陵进驻陆口,派鲁肃率领一万人屯守益阳,和关羽对抗。 鲁肃为了大局,邀请关羽相见,提出各自将兵马布置在百步以外,只有将军们各带单刀赴会。 鲁肃做出决定后,他部下将领怕出变故,劝鲁肃不要轻蹈险地。 鲁肃毫无畏惧,他说:“事到今日,应该把话说清。 刘备辜负国家,是非尚未论定。 关羽又能怎么样呢? ”毅然赴会。 会上,鲁肃数次指责关羽:“我们江东真心诚意将土地借给你们,是因为你们兵败远方而来,无有立足之地。 现在已经得到益州,既然没有奉还荆州意思,那么就只要求你们归还三郡,而你们还不从命。 ”鲁肃话音未落,荆州方面的一将说:“说到土地,只有仁德之人才能占有,哪来一家永远占住不放的道理! ”鲁肃当即大声喝叱,辞色严厉。 关羽此时也操刀而起,对那人说道:“这些自然是国家大事,他知道什么! ”用眼光示意那人离去。 虽然鲁肃为了实现自己的战略宏图,竭力维护孙刘联盟,但真正涉及到东吴切身利益时,鲁肃也凛然不惧。 单刀赴会的不只是关羽,鲁肃更是以慨然的勇气,有理有据的言辞,让关羽无言以对。 鲁肃是一个豪侠之士,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顶级的战略家。 “推魏氏百胜之举,开孙权偏王之业,威震天下,名驰四海”。 在那个精英荟萃的时代,为东吴立下了不朽的勋业。 但这样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在《三国演义》中,却被写成一个忠厚而略显平庸的长者,成为诸葛亮和周瑜之间斗智的陪衬,这是不符合历史的真实性的。 发布时间:2024-09-25 10:00:16 来源:奇闻网 链接:https://www.qiwentop.com/lishi/2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