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法雄:东汉时期大臣,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内容: 法雄(? 一117年),字文强,右扶风郿县人,东汉时期大臣,齐襄王田法章之后。 接下来历史名人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仕本郡功曹,除平氏县长,迁宛陵县令。 永初年间,征为青州刺史,联合王宗并力击破张伯路等。 录囚徒,察颜色,多得真伪。 官吏不奉法者,皆解印绶而去。 迁南郡太守,断狱省少,户口益增。 元初初年,卒于官位。 人物生平法雄是齐襄王田法章的后裔。 秦国灭齐国之时,田氏子孙均不敢自称田姓,因此改为法姓。 汉宣帝时(前113一前49),法氏子孙迁徙至三辅地区,世代均担任品秩二千石的官员。 法雄起初以郡功曹身份出仕,受太傅张禹府所辟,再以高第官除南阳郡平氏县(今河南桐柏县西)县令。 法雄善于处理政务,擅长查察奸人坏事,因此在任期间,盗贼甚少为患,县内吏民都对法雄既敬又畏。 南阳太守鲍得向朝廷汇报法雄的表现,法雄于是调任宛陵(今安徽宣城)县令。 永初三年(109年),海贼张伯路与平原刘文河等三百余人自称为“使者”,攻打厌次城,杀害县长及官吏,贼军更向高唐转进,焚烧官寺,大肆释放囚犯,四方盗匪、渠帅皆称张伯路为“将军”,争相投靠他。 朝廷下令派遣御史中丞王宗持节,带领幽州、冀州诸郡为数万人的士兵,又征法雄为青州(今山东临淄)刺史,与王宗一起合力讨伐张伯路。 王宗、法雄二人连番征战,大破贼兵,贼军被斩首溺死者达数百人之多,余贼亦四出奔逃,官军获得大量器械财物。 即使后来汉帝发诏大赦天下,贼军仍因王宗、法雄的军队尚未解甲,而不敢归降。 王宗为了迅速消灭贼众,便召集刺史、太守共同商议,大家都认为应该直接进行攻击。 法雄却主张:“不是这样的。 兵者,是凶器;战争,是危险的事。 蛮勇并不可恃,胜利亦不是必然的。 这批贼众如果乘船出海,深入远岛,那就不易攻讨了。 既然国有赦令,现在可以暂且罢兵,抚慰这群盗贼,如此一来他们势必解散,然后我们再对付他们,可以不战而定了。 ”王宗亦认同其言,决定罢兵。 贼众闻讯果然大喜,将侵略所得的财物战俘通通交还。 不过由于东莱郡的军队未肯解甲,贼众再次感到惊恐,遁走辽东,直至海岛。 永初五年(111年)春天,漂泊海岛的贼众缺乏粮食,于是再次入寇东莱郡。 法雄率领郡兵大破贼众,贼军向辽东逃窜,辽东人李久等协助法雄施行夹击,成功平定贼众,州界自此才得和平。 法雄为官严谨,每至军中,都会复审案件,观察囚犯的神色,经常能准确地判断案情的真伪,因此亦能查察不守法的官吏,并下令要他们解印除任。 在青州任刺史四年,法雄便升迁为南郡(治今湖北江陵东南)太守,精于断案,治安靖平,户口益增。 其时沔水、云梦泽一带野兽肆虐,前任太守悬赏招募人民捕猎虎狼,前往捕兽者反而屡遭其害。 法雄于是向所属县令致信,说道:“虎狼居于山林之间,就好像人类居于城市之中。 古代的治世中,猛兽不会侵扰人类,那是因为国家恩信宽泽,仁德连禽兽都有所被及。 我这太守虽然不是什么有德行的人,但也不敢忘记这种道理。 当你们收到这信件后,便将捕兽的工具及机关都摧毁掉,从此不得再于山林中胡乱捕杀野兽了。 ”自此之后,当地虎患稍为平息,人们的生活亦得到安定。 法雄担任太守数年,农务经常都有丰收。 元初年间,法雄卒于任上。 发布时间:2024-10-09 10:10:03 来源:奇闻网 链接:https://www.qiwentop.com/lishi/2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