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10句谚语,言简意深,句句说到心坎里 内容: 谚语,是传统文化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处处有根,言简意深,直指人心,是民间智慧的结晶。 话须通俗方传远,语必关风始动人。 今日我们摘选10句谚语,与大家共享。 01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牛马此句亦有另一种说法: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远忧。 意谓子孙后代的幸福生活应由他们自己去创造,父母不必为他们操劳费心。 《渔樵记》第三折有言:“月过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万事休。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牛马。 ”戚继光《练兵实纪》卷九提到:“今吾为将者,毋用心于货利,毋百计以求债,毋为儿孙作马牛。 谚云:‘儿孙自有儿孙福。 ’又云:‘天不生无禄之人。 ’”如果儿孙有福,不必先人遗产,也能白手成家,倘若儿孙不肖,任汝万贯家财,不足以供数年挥霍。 子孙自有他们的福分,长辈不必过度操劳担忧。 02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黄河水都有清澈的时候,人岂能没有时来运转的时候呢? 《杀狗记》第十出写到:“〔小生〕谢得公公特指迷,破窑权且受孤栖。 〔外〕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 ”《生绡剪》第四回也提及:“左环道:‘有理,我而今正经了。 ’正是: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 ”自然有春夏秋冬四季,人生也同样会有四季,一个人不可能一直走运,同样,也不可能一直遇坏运。 当好运来临的时候,要居安思危,常怀忧患之心;当遭遇坏运气时,也不能心灰意冷、自暴自弃。 人生不可能处处完美,挫折、坏事常有,只有保持乐观心态,才能否极泰来。 03得放手时且放手,得饶人处且饶人能够放人过去就放人过去,能够宽恕人就尽量加以宽恕。 《醒世恒言》第五卷有言:“但行刻薄人皆怒,能布恩施虎亦亲。 奉劝人行方便事,得饶人处且饶人。 ”俗话说得饶人处且饶人,不要得理不让人。 给别人方便就是给自己方便。 《菜根谭》中说:“凡事当留余地,五分便无殃悔”,适度地宽恕别人的错误,不但给对方一个机会,也会让自己有意外的收获。 04事若求全何所乐处事样样都要求圆满、齐全,哪里还有愉快的时候。 《红楼梦》第七十六回写到:“正是古人常说的好,‘事若求全何所乐’。 据我说,这也罢了,偏要坐船起来。 ”《苏州半园》中有云:园主“知足而不求齐全,甘守其半”,遂名“半园”,为与白塔东路陆氏半园区分,今俗称“南半园”。 入门处,原有王文治一联:“事若求全何所乐,人非有品不能闲”,点出了造园的立意。 季羡林先生说:不完满才是人生,这是一个“平凡的真理”。 人生难完满,而人也无完人,如若孜孜以求人与事的完美,无异于将一条沉重的锁链套在自己的身上,举步维艰,闷闷不乐。 正确的做法是正视现实,承认自己和他人的不完美,宽以待人,也宽以待己。 05经目之事,犹恐未真;背后之言,岂可准信亲眼看到的事,还恐怕未必是真的;背后人的议论,怎么可以信以为真。 元末明初四大传奇剧本之《杀狗记》第七出有言:“官人,经目之事,犹恐未真;背后之言,岂可准信? 二叔是读书之人,只有敬长之心,那有害兄之意? ”古人云: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他人非。 对于别人议论他人的言语,最好是充耳不闻。 那些流言飞语,相信不得,就算是亲眼所见的事情,也有可能看到的只是假象,更何况是那些不负责任的随口一说呢。 古人亦有云: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 如果一个人热衷于议论是非,说明他本身就有问题。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处境,冷暖自知。 一个旁观者如果横加议论,说明他说话随便,乱下判断,这样的人走到哪里,哪里就是是非的旋涡,还是敬而远之的好。 06要知山下路,须问过来人要知道山下的路径,应该问问从山下来的人。 意谓要弄清楚情况,就要向知道的人询问了解。 《西游记》第二十一回写到:“常言道:‘要知山下路,须问去来人。 ’你上前问他一声如何? ”世间的很多事,不是凭着一个人的力量就能完全处理好,我们遇到疑惑或困难,一定要记得向过来人请教。 所谓的“过来人”,他可能是一位智者,熟读典籍,识得天下之事,他也可能是一位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踏遍五湖四海,尝尽人间冷暖。 他们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多与他们交流,通过吸取他们的经验或教训,在做事时我们就可以少走不必要的弯路。 07学如牛毛,成如麟角麟角:传说中麒麟的角,借喻宝贵、稀少。 意谓学习的人多如牛毛,而有成就的人却极少。 《太平御览》卷六七引《蒋子万机论》云:“谚曰:‘学如牛毛,成如麟角。 ’言其少也。 ”亦作“为者如牛毛,获者如麟角”。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就算有终,也不一定有“善终”,因为成功受很多因素的影响,除了本身的刻苦努力,机遇以及天赋也有很大影响。 但毫无疑问,努力是最重要的因素,要想学有所成,必须要努力刻苦。 付出心血之后,虽然不能保证自己成为顶尖的那一个,但是付出即有回报,我们终将会遇到一个更好的自己。 08若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如果事情容易做成或东西容易得到,就会把它看得很平常。 《西游记》第二十二回写到:“替不得这些苦恼,也取不得经来;就是有能先去见了佛,那佛也不肯把经善与你我:正叫做若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 ”易得之事易失去,难得之事难失去,只有经过辛勤劳动获得的东西,才会视若珍宝,否则,即使是无价之宝,也可能会由于其中没有浸染自己的心血而弃若敝屣。 09和气致祥,乖气致异和睦的氛围会带来吉祥,不和谐的氛围则招致灾祸。 西汉著名经学家、文学家刘向进呈汉元帝的《条灾异封事》:“和气致祥,乖气致异;祥多者其国安,异众者其国危,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也。 ”在中国古典哲学史上,“和”的思想源远流长,意涵也相当丰富,它既可指人际间“和顺”“和敬”的道德情感,也可指“和谐”“和睦”的价值观念,所谓“和,顺也,谐也”。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和气则安,和气则昌。 反之,倘若兄弟反目、夫妻离心、父子相向,天天折腾,任凭多厚的家底,终究也是要衰败的。 10攒钱好比针挑土,败家犹如水推沙积攒钱财不易,败毁家业却很容易。 克非《春潮急》中写到:“‘攒钱好比针挑土,败家犹如水推沙’,顿顿吃干饭,不是我们这号人! ”亦作“兴家好比针挑土,败家就像水推沙”。 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里有这样的话: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仔细想想,起高楼与宴宾客的时间,远远长于楼倒塌的时间。 建设总是长远而艰难,毁坏总是轰然崩塌,是一瞬间的事。 梁武帝在侯景之乱时,发出了一句感叹:自我得之,自我失之,复有何恨。 但他这话是言不由衷的,正是自己亲手弄丢了辛苦得来的东西,才会遗憾满腹,难以消释。 所以,每个人应该懂得珍惜,不要让辛辛苦苦得到的东西轻易地失去。 发布时间:2024-10-15 12:03:29 来源:奇闻网 链接:https://www.qiwentop.com/lishi/2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