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有哪些与陈琳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内容: 陈琳(? -217年),字孔璋,广陵射阳人。 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生年无确考,惟知在“建安七子”中比较年长,约与孔融相当。 接下来历史名人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汉灵帝末年,陈琳任大将军何进主簿。 何进为诛宦官而召四方边将入京城洛阳,陈琳曾谏阻,但何进不纳,终于事败被杀。 董卓肆恶洛阳,陈琳避难至冀州,入袁绍幕府。 袁绍去世后,陈琳跟随袁尚。 邺城失守,陈琳为曹军俘获。 曹操爱其才而不咎,署为司空军师祭酒,使与阮瑀同管记室。 后又徙为丞相门下督。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与刘桢、应玚、徐干等同染疫疾而亡。 陈琳著作,据《隋书·经籍志》载原有集10卷,已佚。 明代张溥辑有《陈记室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轶事典故袁绍当时势力很大,一心想夺取天下,自己当皇帝。 为了号召天下的州郡一同起兵攻打曹操,袁绍让陈琳写了一篇著名的檄文《为袁绍檄豫州文》。 陈琳在檄文中列举了曹操很多罪状,还痛骂了曹操的祖宗三代。 后来,曹操火烧袁绍的粮草仓库,打败了袁绍,陈琳没办法,只好投靠了曹操。 曹操生气地指责陈琳说:“你还敢来见我! 当初你为袁绍写檄文,数落我的过错也就算了,为什么还要骂我的祖宗三代? ”陈琳愁眉苦脸地回答:“我那时候是被形势所迫,必须那样做,没办法啊! 就好像一支已经被搭在弓弦上的箭,不得不发射出去一样。 ”曹操很爱惜陈琳的才华,也就不再追究那件事了。 人物评价曹丕: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 以此相服,亦良难矣。 曹植:昔仲宣独步于汉南,孔璋鹰扬于河朔,伟长擅名于青土,公干振藻于海隅,德琏发迹于大魏,足下高视于上京。 当此之时,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包荆山之玉,吾王于是设天网以该之,顿八纮以掩之,今尽集兹国矣。 然此数子犹复不能飞翰绝迹,一举千里。 以孔璋之才,不闲于辞赋,而多自谓能与司马长卿同风,譬画虎不成反为狗也,前书嘲之,反作论盛道仆赞其文。 夫钟期不失听,于今称之,吾亦不能妄叹者,畏后世之嗤余也。 臧洪:行矣孔璋! 足下侥利于境外,臧洪授命于君亲;吾子托身于盟主,臧洪策名于长安。 子谓余身死而名灭,仆亦笑子生死而无闻焉,悲哉! 陈寿:昔文帝、陈王以公子之尊,博好文采,同声相应,才士并出,惟粲等六人最见名目。 韦仲:孔璋实自粗疏……如是彼为,非徒以脂烛自煎糜也,其不高蹈,盖有由矣。 然君子不责备于一人,譬之朱漆,虽无桢干,其为光泽亦壮观也。 颜之推:陈孔璋居袁裁书,则呼操为豺狼;在魏制檄,则目绍为蛇虺。 在时君所命,不得自专,然亦文人之巨患也,当务从容消息之。 温庭筠: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 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 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过陈琳墓》)吴融:冀州飞檄傲英雄,却把文辞事邺宫。 纵道笔端由我得,九泉何面见袁公。 吴棫:在建安诸子中字学最深。 几三千言,用韵极奇古,尤为难知。 倪志涧:陈琳、阮瑀,文帝称其为书记表章之隽,展其翩翩之才,而琳尤健爽。 七子之散文,孔融可以比肩王粲,而陈琳次之;其余则难以伯仲矣。 刘熙载:遒文壮节,于汉季得两人焉,孔文举、臧子源是也。 曹子建、陈孔璋文为建安之杰,然尚非其伦比。 发布时间:2024-10-19 10:04:20 来源:奇闻网 链接:https://www.qiwentop.com/lishi/2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