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王肃:曹魏时期大臣、经学家,其所注经学被称作“王学” 内容: 王肃(195年-256年),字子雍,三国时期魏国大臣、经学家,司徒王朗的儿子、晋文帝司马昭岳父。 下面历史名人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王肃出身东海王氏,师从大儒宋忠。 早年任散骑黄门侍郎,袭封兰陵侯。 历任散骑常侍、秘书监、崇文馆祭酒,屡次建议时政,外放广平太守、河南尹。 齐王曹芳被废,迎接高贵乡公曹髦继位。 帮助大将军司马师平定毌丘俭之乱,把女儿嫁给司马昭。 累迁中领军、散骑常侍。 甘露元年(256年),王肃去世,享年六十二岁,获赠卫将军,谥号为景。 王肃遍注群经,对今古文经学加以综合。 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借鉴《礼记》、《左传》、《国语》等,编撰《孔子家语》宣扬道德价值,将儒家精神理念纳入官学,其所注经学被称作“王学”。 唐代时,作为“二十二先贤”配享孔庙。 宋真宗时,追赠司空。 人物生平早年经历王肃是王朗的长子,出身于会稽郡(治今江苏苏州)。 他十八岁时,跟从大儒宋忠学习《太玄》,还为《太玄》做注解。 黄初(220年—226年)年间,王肃任散骑黄门侍郎。 太和二年(228年),王朗去世,王肃世袭其兰陵侯爵位。 太和三年(229年),升任散骑常侍。 屡议朝政太和四年(230年),大司马曹真率军伐蜀汉,王肃上疏劝阻,正逢秋雨连绵,栈道断绝,加上太尉华歆也上疏谏止,曹真等于是撤军。 王肃又上疏说:“应该遵循旧礼,为已经去世的大臣发丧,并向宗庙进献果品。 ”这些事都得以施行。 王肃又上疏陈述为政之本,认为应该裁撤、合并多余的官员,减少不急需的俸禄,停止不必要的费用,又建议恢复古代五日一朝的制度。 青龙二年(234年),山阳公刘协去世,王肃上疏认为应该给其“皇”的谥号,魏明帝没有同意,追谥其为汉孝献皇帝。 王肃后来以散骑常侍身份兼任秘书监及崇文观祭酒。 景初(237年—239年)年间,明帝大修宫室,使得百姓负担沉重,无法专心从事农业生产,而服役没有期限,刑罚过于随意。 王肃上书劝谏明帝,又认为可以摈弃在鸟兽上花费的那些粮草人力。 明帝还曾与王肃讨论东汉白马令李云给汉桓帝的上疏,王肃认为李云的言辞虽然有些偏激,但汉桓帝杀李云也是不宽容的表现,并不正确。 还谈及司马迁,明帝认为司马迁受宫刑后心怀怨恨写《史记》诋毁汉武帝,而王肃认为司马迁是良史之才,是汉武帝自己看完汉景帝和自己的本纪后深怀怨恨,而不是司马迁。 历职内外正始元年(240年),王肃出任广平太守。 后因公事被征还,任议郎。 不久,转任侍中,又迁任太常。 当时大将军曹爽专权,重用何晏、邓飏等。 王肃曾与太尉蒋济、大司农桓范谈论到时政,王肃严肃的说:“这些人(指何晏等)与弘恭、石显是同类,还值得称道吗? ”曹爽听说后,就告戒何晏人等说:“你们都应该谨慎些! 公卿们已经把你们比作前代的恶人了。 ”王肃后来因为祭祀宗庙时有误被罢免,后任光禄勋。 嘉平四年(252年),当时有两条一尺长的鱼,跃上武库的屋顶,很多人认为这是吉祥的征兆。 王肃说:“鱼应该生活在水中,现在却在屋顶上,这是有甲麟的动物失去他们赖以生存的地方。 难道是戍边将领要有失败的事故吗? ”不久,果然有东关之战的失败。 后改任河南尹。 攻心为上嘉平六年(254年),司马师废曹芳,以王肃持节兼任太常,护送法驾在元城迎接高贵乡公曹髦。 同年,有一股白气穿过天空,司马师向王肃询问发生这一现象的缘故,王肃回答说:“这是蚩尤的旗,东南方将会有叛乱。 您如果亲身安抚百姓,那天下就会安定归服,那叛乱就会先灭亡。 ”正元二年(255年)春,镇东将军毌丘俭、扬州刺史文钦举兵叛乱,司马师问计于王肃,王肃认为淮南将士的家属都在内地,所以只要迅速派兵阻挡他们前进,就能使其军队土崩瓦解。 司马师采用了王肃的计策,最终击败了毌丘俭和文钦,平定了叛乱。 王肃后来迁任中领军,加领散骑常侍,增加食邑三百户,加上从前的共有二千二百户。 卒后哀荣甘露元年(256年),王肃去世,终年六十二岁。 他的门生有数百人为其送葬。 朝廷追赠卫将军,谥号景侯。 由其子王恽世袭兰陵侯爵位,王恽去世后,无子,封国因世袭断绝被撤销。 景元四年(263年),朝廷又封王肃子王恂为兰陵侯。 咸熙元年(264年),开建五等爵制,因为王肃在前朝功勋卓著,于是改封王恂为丞县子。 发布时间:2024-04-26 10:01:51 来源:奇闻网 链接:https://www.qiwentop.com/lishi/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