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唐代文学家元稹七言绝句《赠乐天》全诗语言平实,感情真挚 内容: 《赠乐天》是唐代文学家元稹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题赠给诗人的朋友白居易。 诗的前两句写自己平常闲时就与朋友相聚或学琴;后两句写自己能这样闲的原因是因为“不经心”。 全诗语言平实,感情真挚。 《赠乐天》等闲相见销长日,也有闲时更学琴。 不是眼前无外物,不关心事不经心。 注释:1. 指唐代诗人白居易,乐天是他的字。 2. 等闲:平时,平日。 销长日:消磨漫长的一天。 销,派遣,打发。 3. 不经心:即不关心。 白话译文:平常闲时与朋友聚会,聊天吟诗以打发时间,没有聚会时,也自己学学琴。 并非是隐居深山,无所事事了,而是心中无事,无所用心的缘故。 创作背景:此诗或贞元十九年至二十一年(803年—805年)作于长安。 元稹与白居易两人同年(803年)登科,同年入朝为官。 相似的经历和文学素养,使他们成为莫逆之交,常有诗文唱和,此诗即是其中之一。 赏析:这首诗写诗人静修体悟的流露。 首句“等闲相见销长日”,诗人虽有官职在身,但闲下来的时候就会与朋友聚会,朋友之间聊天吟诗以打发时间。 “也有闲时更学琴”,诗人有的时候也自己学学琴。 这两句都是同一个意思,就是诗人自己很闲。 古人讲明哲保身。 在仕途上,特别是朝廷中,争斗往往是激烈的。 大度宽容的圣君在历史上也数不出儿位。 都在朝中为官,私下相会是犯忌的,好在大家一起只是闲聊,从不言政。 吟诗作赋,再吹箫抚琴,既雅致,又安全。 接下来的两句“不是眼前无外物,不关心事不经心”,就阐述了诗人这么闲的原因。 闲到如此地步,并非是隐居深山,无所事事了,而是心中无事,无所用心的缘故。 佛法是心法,心闲一切闲。 “无心于事,无事于心”(德山宣鉴语),自可以于万机得暇,向火里寻冰。 如诗人的另一首诗《定僧》云:“落魄闲行不著家,遍寻春寺赏年华。 野僧偶向花前定,满树狂风满树花”,只要心定,狂风也是定,看花也是定。 更深一层说,“万法本闲人自闹”(八指头陀语),本来只是“仁者心动”,才见风动幡动。 只要自己心不闹,处处事事,无处不闲。 天下事谁管得完,随缘而已。 既无缘,也不必去操那份闲心。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河南河内(今河南洛阳附近)人。 贞元九年(793年)明经及第。 贞元十九年(803年),登书判拔萃科,元和元年(806年),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 因得罪宦官及守旧官僚,遭到贬斥。 后转而依附宦官,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元稹是著名诗人,与白居易齐名,称“元白”。 因诗风格相近,合称“元白体”。 曾撰传奇《莺莺传》,对后世影响极大。 有《元氏长庆集》,《全唐诗》存诗二十八卷。 发布时间:2024-04-26 12:00:01 来源:奇闻网 链接:https://www.qiwentop.com/lishi/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