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程普是什么人?排行十二虎臣之首的他在东吴是什么地位? 内容: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 历史名人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我们一提起东吴的名将,首先想到的是四大都督,其次才是十二虎臣。 程普作为十二虎臣之首,跟随过孙坚、孙策、孙权三位主公,资历远比四都督之首的周瑜深得多,战功也不弱于他。 那为何程普不受孙权重用呢一,跟随孙坚程普出身幽州右北平郡的大族,自小就与边塞的各部族为邻,所以他喜好练武,长大后练成了一身好武艺。 他长大后凭着家里的关系,得以担任州里的属吏。 光和七年(184年),黄巾之乱爆发,东汉朝廷命各地官吏予以镇压。 程普便在此时从军,跟随长官攻打黄巾军。 由于汉军与黄巾军交战激烈且地域跨度大,所以军队转战各地,调动与隶属变化较为频繁。 程普便因此转随中郎将朱俊,成为其别部司马孙坚的部下。 随后孙坚发现程普仪表堂堂,还很有谋略,便对他大力提拔,把他收为己用。 程普则因此感激孙坚的知遇之恩,随他四处征战,立下了不少功劳。 初平元年(190年),长沙太守孙坚因为不满董卓擅行废立而参加讨董联军。 程普便因此随孙坚讨伐董卓,在击败西凉军中的战斗中不惧生死,身先士卒。 虽然程普在战斗中受伤无数,但却命运的活了下来,还为孙坚收复洛阳立下了汗马功劳。 二,效力孙策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孙坚在讨伐荆州牧刘表的战斗中身亡。 程普便继续辅佐孙坚长子孙策,随他投靠袁术。 孙策为了获得袁术重用而主动请求讨伐不肯借粮的庐江太守陆康,获得袁术准许。 然后程普就助孙策打败陆康,夺取庐江。 兴平二年(195年),孙策因不得袁术重用而南渡长江发展。 程普因此随孙策参加了平江东之战,助他打败张英、于麋等人,夺取秣陵、湖熟、句容、曲阿等地。 事后孙策论功行赏,赐给程普两千士兵与五十匹战马为其私兵。 随后程普继续助孙策平定江东各地,立下首功,得以升任吴郡都尉,后来改任丹阳都尉。 策尝攻祖郎,大为所围,普与一骑共蔽捍策,驱马疾呼,以矛突贼,贼披,策因随出。 (三国志·卷五十五)不久袁术对孙策脱离自己且日渐壮大感到害怕,于是派人挑动江东的祖郎反抗孙策。 随后祖郎就联合山越在宣城、陵阳、春谷等地作乱,袭击孙策的官吏。 程普便随孙策讨伐祖郎,结果孙策孤军深入,被敌军团团包围。 程普于是不顾危险,与一名骑兵打头阵,掩护孙策突围。 最后在程普的奋勇冲杀下,孙策这才得以突出重围。 最后孙策讨平祖郎与乱贼,使得江东百姓生活安定。 孙策感念程普的救命之恩,于是升任他为荡寇中郎将、零陵太守。 建安四年(199年),程普随孙策击败庐江太守刘勋,收编袁术旧部。 随后程普参与沙羡之战,助孙策大败江夏太守黄祖,替孙坚洗刷了兵败身死的耻辱、三,侍奉孙权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临终前让弟孙权统领江东。 程普便继续效忠孙氏,和张昭等人辅佐孙权。 会稽、吴郡、丹杨三郡有人不服孙权,趁机作乱。 程普便在三郡之间来回巡视,消灭叛贼,稳固了孙吴对江东的统治。 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对黄祖发动了江夏之战,程普便力助孙权斩杀黄祖,替孙坚报了仇。 随后程普带兵平定乐安的叛贼,前往镇守海昏。 普颇以年长,数陵侮瑜。 瑜折节容下,终不与校。 普后自敬服而亲重之,乃告人曰:“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 ”(江表传)不久曹操南征孙权,程普便和周瑜分别担任左右都督,抵御曹操。 当时孙权十分重视周瑜,让他统率众将御敌。 程普对此十分不满,认为自己劳苦功高,资历与年龄都远在周瑜之上,还被众将尊为“程公”,现在却屈居人下,于是多次当面羞辱周瑜。 周瑜宽怀大度,始终不与程普计较。 随后程普醒悟,赞赏周瑜胸怀大度。 然后程普和周瑜联手,共同击败曹操,赢得赤壁之战胜利。 接着程普随周瑜乘胜追击,击败曹仁,夺取南郡。 孙权于是升任程普为裨将军、江夏太守。 四,终于任所普杀叛者数百人,皆使投火,即日病疠,百馀日卒。 (吴书)建安十五年(210年),南郡太守周瑜逝世,程普于是继任南郡太守。 随后孙权与刘备结盟,让出南郡。 程普便转任江夏太守、荡寇将军。 不久当地发生叛乱,程普于是将叛贼全部杀死,还把他们的尸体投入火中焚化,不久病逝。 总的来说程普身为十二虎臣之首,虽然资历老,战功多,但其有勇无谋,且心胸较为狭窄,在综合能力上弱于周瑜,因此不得孙权重用。 哪怕是周瑜病逝,程普也未能继承周瑜的都督之职。 发布时间:2024-04-27 10:01:55 来源:奇闻网 链接:https://www.qiwentop.com/lishi/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