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后世对班婕妤的评价如何?有哪些与她相关的轶事典故? 内容: 班婕妤,名不详,汉成帝刘骜妃子,西汉女作家、著名才女,中国文学史上以辞赋见长的女作家之一。 善诗赋,有美德。 初为少使,立为婕妤。 《汉书·外戚传》中有她的传记。 她也是班固、班超和班昭的祖姑。 她的作品很多,但大部分已佚失。 现存作品仅三篇,即《自伤赋》《捣素赋》和一首五言诗《怨歌行》(亦称《团扇歌》)。 接下来历史名人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物评价总评班婕妤相貌秀美,文才颇高,尤其熟悉史事,常常引经据典、出口成章,她经常开导汉成帝;班婕妤还擅长音律,既写词又谱曲,她的词曲有感而发,使汉成帝在丝竹声中受益匪浅。 对汉成帝而言,班婕妤不只是她的侍妾,也是他的良师益友。 班婕妤的贤德在后宫中也是有口皆碑。 因她不干预朝政,谨守礼教,深受时人敬慕,有“古有樊姬,今有婕妤”之称。 班婕妤算得上一个出类拔萃的才女,但宫廷女子的作用本来就是讨皇帝的欢心,是否有才倒不重要。 会做诗的班婕妤,终是敌不过会飞舞的赵飞燕。 班婕妤堪称古代妇德的楷模,但从某种意义上说,她又未尝不是为此所害。 班婕妤的一生可以看作是古代后宫嫔妃生命历程的一个标本。 她的人生从繁华到萧瑟,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历代帝王后宫嫔妃们的普遍人生境遇。 她们或许凭借才华美貌,能赢得帝王的一时喜爱或宠信,但终会因人老色衰或其它种种原因而被无情地抛在一边,渐渐被忘却。 更言之,班婕妤的生命历程,也是男权社会中女性悲剧命运的缩影。 钟嵘《诗品》将班婕妤列入上品诗人十八位之列。 西晋博玄诗赞她:“斌斌婕妤,履正修文。 进辞同辇,以礼臣君。 纳侍显得,谠对解份。 退身避害,云邈浮云。 ”历史评价曹植:“有德有言,实惟班婕。 盈冲其骄,穷悦其厌。 在夷贞坚,在晋正接。 临飒端干,冲霜振叶。 ”傅玄:“斌斌婕妤,履正修文,进辞同辇,以礼匡君,纳侍显德,谠对解纷,退身避害,志邈浮云。 ”轶事典故团扇出现在西汉时期,又称绢宫扇、合欢扇,是当时妃嫔仕女的饰品。 班婕妤由于赵飞燕姐妹诬陷迫害,为自保请求居住深宫,作《团扇歌》。 之后历代,团扇几乎成为红颜薄命、佳人失势的象征。 而团扇与凄楚的人生境况的关联,就是源于汉代的班婕妤。 班婕妤移居长信宫后,悄然隐退在深宫之中。 每天长信宫门打开,她便开始一个台阶一个台阶扫地,生活刻板而单调。 她感到自己仿佛秋天被弃的扇子,孤独寂寞。 便作诗赋以自伤悼,借以度过光阴,常常触景伤情。 她在《团扇歌》(亦名《怨歌行》)中自比秋扇,感叹道:“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用洁白的细绢剪裁的团扇,天热时与主人形影相随。 凉秋时节,则被弃置箱中。 后世便以“秋凉团扇”作为女子失宠的典故,又称“班女扇”。 发布时间:2024-11-04 10:02:46 来源:奇闻网 链接:https://www.qiwentop.com/lishi/3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