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窦威简介:唐朝宰相、外戚,隋朝太傅窦炽之子 内容: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 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 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 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 下面历史名人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窦威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窦威(? -618年),字文蔚,岐州平陵(今陕西咸阳市秦都区平陵乡)人 ,唐朝宰相、外戚,隋朝太傅窦炽之子,太穆皇后堂叔。 出身于河南窦氏三祖房,雅好文史。 早年出仕隋朝,历任秘书郎、蜀王杨秀府记室、内史舍人、考功郎中,后坐事免职。 唐高祖太原起兵后,补任大丞相府司录参军,参与制定朝廷典制。 武德元年(618年),唐朝建立,窦威担任内史令。 同年病逝追赠同州刺史、延安郡公,谥号为靖。 人物生平早年经历窦威年轻时性情沉静,器量不凡,而且博览群书。 窦家世代勋贵,以武勇著称,子弟都喜爱武艺。 窦威却偏好文史,因此被诸兄讥为书痴。 入仕隋朝隋朝建立后,窦威得到内史令李德林的举荐,担任秘书郎。 他在任期满后,仍然不肯调任,坚持留在秘书监,继续精研学问。 当时,窦氏诸兄都因军功得授显职,对只任闲职的窦威非常轻视,对他道:“从前孔子积学成为圣人,仍是困顿失意,你又希求什么呢? ”窦威笑而不答。 后来,窦威被蜀王杨秀征辟为记室,因杨秀多行不法,便称病离职,返回乡里。 仁寿二年(602年),杨秀因罪被废为庶人,王府属官大都获罪,只有窦威得以幸免。 大业四年(608年),窦威升任内史舍人。 他多次劝谏隋炀帝,结果违忤旨意,被调任考功郎中,后又坐事免职。 归唐拜相义宁元年(617年),唐国公李渊攻入长安,立代王杨侑为帝,自任大丞相,并任命窦威为大丞相府司录参军。 当时,李渊正筹建新朝,因窦威在隋朝任职多年,熟知朝纲礼仪和各项典制,便让他参与起草各项章程、制度条令的工作。 武德元年(618年),李渊代隋称帝,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 窦威为高祖起草登基诏书,被拜为宰相,担任内史令。 他议论政事得失,阐述清晰,并常引古事劝谕,深受唐高祖的亲近、器重。 唐高祖常把窦威召入内室,与他促膝长谈。 病重离世同年六月,窦威患病,唐高祖亲自到他府中探视。 不久,窦威病逝,遗命薄葬。 唐高祖得知,追赠他为同州刺史、延安郡公。 赐谥号为靖,并让太子李建成与百官一同前去送葬。 《旧唐书·卷六十一·列传第十一》 《新唐书·卷九十五·列传第二十》、《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四·隋纪八》 《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五·唐纪一》 。 发布时间:2024-12-02 10:04:18 来源:奇闻网 链接:https://www.qiwentop.com/lishi/3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