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司马迁是如何评价燕昭王的?有哪些与燕昭王相关的轶事典故? 内容: 燕昭王,姬姓燕氏,名职(一说名平,误),战国时燕国第39任国君,在位共33年,燕王哙庶子。 接下来历史名人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流亡在韩国。 燕王哙禅位于相国子之,引发燕国内乱。 子之三年(公元前314年),齐国攻破燕国,燕王哙和子之被杀。 他被赵武灵王派人送归。 即位后,卑身厚币招纳贤士,师事郭隗,士人争相趋燕。 外用苏秦,内用乐毅,经过长期休养生息,国家殷富,士卒效命。 燕昭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84年),遣乐毅率军联合三晋及秦楚之师攻齐,大破齐军,占领齐城邑七十余座,齐湣王败死。 燕国进入鼎盛时期。 人物评价司马迁:“召公奭可谓仁矣! 甘棠且思之,况其人乎? 燕(北)[外]迫蛮貉,内措齐、晋,崎岖彊国之闲,最为弱小,几灭者数矣。 然社稷血食者八九百岁,於姬姓独后亡,岂非召公之烈邪? ”轶事典故喜好道法燕昭王是哙王的儿子,即位以后,非常爱好修炼成仙的道术。 他朝中有个叫甘需的大臣就是个仙人,常给燕昭王讲述登昆仑山修道的事,告诉他只要去掉心中的私欲,不接触女色和游乐,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作,清心寡欲,就可以得道。 燕昭王照甘需的要求实行了很久。 有一次仙人谷将子驾云来到燕昭王宫中对他说,“西王母将要降临,她要看看你修道的情况,指点你修炼的诀窍。 ”过了一年,西王母果然降临,和燕昭王一起在燧林游玩,告诉他炎帝钻木取火的方法。 到了夜间,就点燃起桂树的膏脂照明,这时突然有很多飞蛾口衔着火聚集到燕昭王宫中,火球变成了圆丘形的砂珠,燕昭王就把它们串成了玉佩。 燕昭王登上离太阳最近的一座高台上,得到了神鸟衔来的一颗宝珠,这宝珠能使人避开太阳的炎热。 后来西王母又三次降临燕昭王的宫中。 而燕昭王忙于攻城略地,处理国事,没有遵照甘需当初说的话去静心修炼,王母就再也没来过。 甘需说:“西王母所设的酒宴,不是人世间的东西,那些玉酒金液,都是需要万年的时间酿制用来供神仙享用的,燕昭王既然吃了,自然就得道了,只要虚心高洁的静修,自然会保持长生的。 ”后来甘需也升天而去,三十三年后,燕昭王无病而死。 他死后身体骨骼十分柔软,身上散发出的香气溢满于宫中。 燕昭王死后,他的儿子惠王作了国君。 鞭打太子一天,燕国王宫里的内侍和卫兵都在交头接耳的议论,燕昭王为何一反常态,竟怒气汹汹地把太子打了二十大板。 原来太子受了大夫骑劫的挑唆,向昭王进谗言,说大将乐毅费了三年工夫还打不下齐国的莒城和即墨两个地方,是乐毅阴谋以恩德感化两地的齐国百姓,等齐民真归顺了,乐毅便可当上齐王。 昭王始终认为乐毅是知己,一听此话便蹦了起来,给太子一顿好揍,指着太子的鼻子骂他是个忘恩负义的畜牲,说:“先王的仇是谁给咱们报的? 乐毅的功劳简直没法说,咱们把它当作恩人还不够尊敬,你们还要说他的坏话! 就是他真做了齐王,也是应该的。 ”昭王责打了太子后,立即派使者拿节杖去见乐毅,立乐毅为齐王。 乐毅十分感动,对天起誓,情愿死也不接受封王的命令。 此后,乐毅更加尽心尽力地为燕国效劳。 在中国历史上,大张旗鼓的招贤纳士之举,莫过于燕昭王高筑黄金台。 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写过一首五言诗颂扬这千古佳话:“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 据辛方赵至,邹衍复齐来……”高筑黄金台燕昭王为了广招天下有才之士来帮助他兴国复仇。 他就询问了大臣郭隗。 郭隗说出了自己的打算:“大王您如果真想招贤纳才,不妨就从我身上做起,让天下人都看到,像我这样不才的人尚且收到您如此的尊重,何况那些德才大大超过我的人呢? 这样国内外的贤才就会不远千里向我国聚集了。 ”燕昭王按照郭隗的主意,盖了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 选择了一个吉祥的日子,举行隆重的仪式,恭恭敬敬地把郭隗请到新宫殿里去住。 燕王每天都要像学生请教老师那样前去探望。 昭王还在沂水之滨,修筑了一座高台,用以招徕天下贤士。 台上放置了几千两黄金,作为赠送给贤士的进见礼。 这座高台便是著名的“黄金台”。 发布时间:2025-01-01 10:00:21 来源:奇闻网 链接:https://www.qiwentop.com/lishi/4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