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道德经》:人最好的活法,藏在三个字里 内容: 《道德经》有三个字,读懂就是大智慧。 人一辈子最好的活法,也藏在这三个字里。 01静《道德经》有言:“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意思是,躁动可以战胜寒冷,给人送去温暖;冷静能够战胜狂热,让人头脑保持清醒;清静无为,才是天下正道,能保世间太平安宁。 道家讲:静为躁君。 “静”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力量。 静能制躁,一颗平静的心,可以抚平躁动不安的神经。 当你心浮气躁、怒火中烧的时候,与其向外宣泄不良情绪,不如向内寻求一份清静。 越是面对人生的紧要关头,我们就越需要“静”的力量。 常言道:一动不如一静。 以不变应万变,才是真正的智慧之道。 老子曰:“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 ”善于行走的人,走路不会留下痕迹;善于说话的人,讲话不会落人话柄。 聪明人做事,都懂得淡泊宁静、不露锋芒。 守持住一个“静”字,既是一种沉稳,也是一种高明。 02无《道德经》有言:“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凿户腑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意思是,只有当车空着的时候,才能装得进货物;只有当房屋空着的时候,才能作为住人的居室。 因此,“有”是实在的象征,代表着现实的利益;“无”则是可用的象征,代表着无尽的可能。 人的一生,往往急于追求“有”的价值,却又总是忽略了“无”的意义。 “有”,就感到满足;“无”,就觉得虚空。 人之所以寝食难安,大抵总是放不下有无得失。 倘若把这一切都抛开,还有什么能阻挡我们去享受生活? 老子曰:“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明确了“有无相生,无中生有”的道理,方能跨越得失荣辱的藩篱。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以“无为”的姿态,让自己有所作为;以“无事”的方式,去处理琐碎繁杂的事物;以“无味”的标准,去品尝人世间的苦辣酸甜。 你会发现生命原是“本自具足”的,一丝不缺,一应圆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03常《道德经》有言:“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 天地。 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意思是,狂风呼啸,也刮不了一个早晨;骤雨倾盆,也下不了一整天的时间。 谁能掌管刮风下雨呢? 是天和地,是自然之力。 自然之力尚且不能让疾风骤雨长久,又何况是以人力而为之呢? 老子曰:“不知常,妄作凶。 ”"常"即大道运行之规律,自然万物之法则。 万物生长永不间断,不曾片刻停下脚步,一岁一枯荣一枯。 万事也在不断发展变化: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世事无常,却唯独以“变”为常事。 人生的顺境、逆境亦如自然更替,不是恒定不变的。 站在天地的视角,人不过是蜉蝣撼大树,沧海之一粟。 知常则容,当你明白这个道理时,你就会变得宽广、变得包容。 ◎本文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发布时间:2025-02-16 12:00:03 来源:奇闻网 链接:https://www.qiwentop.com/lishi/4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