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夏至日,恭贺上清灵宝天尊圣诞,造化之宗,雷霆之祖,法度世人! 内容: 上清真境大罗灵宝天尊,道教至高尊神,全称“太上真文宝箓龙章凤篆上清真境禹馀天宫接经教主灵宝天尊”,又称太上道君,居玄都七宝紫微宫、禹余天宫,与玉清圣境大罗元始天尊、太清仙境大罗道德天尊合称虚无自然大罗三清三境三宝天尊。 大罗灵宝天尊主宰和象征混沌始清、阴阳初分、灵宝出法,随世度人的道教第二个大世纪,道教称洪元时期,故以阴生阳消、昼长夜短的夏至为诞辰。 在道教宫观“三清殿”中,灵宝天尊常以手捧如意之像居元始天尊之左侧位,大多手捧如意。 太上玉晨大道君最早出于上清派,还另有“太清大道君”,灵宝派则有“太上大道君”。 混洞太无元,化生天宝君,治玉清境,清微天宫,其炁始青,号元始天尊,演洞真一十二部尊经;赤混太无元,化生灵宝君,治上清境,禹余天宫,其炁元黄,号灵宝天尊,演洞玄一十二部真经;冥寂玄通元,化生神宝君,治太清境,大赤天宫,其炁玄白,号道德天尊,演洞神一十二部尊经。 是谓三元、三清、三宝、三境,三十六部尊经,真文宝符,历劫开化,无量度人。 上清高圣太上玉晨大道君,自元始天尊处受经法以后,即辅佐元始天尊,居三十六天之第二高位上清境,在三十四天之上,治蕊珠日阙,管七映紫房,金童玉女各三十万侍卫。 万神入拜,五德把符,上真侍晨,天皇抱图。 在道教大型斋醮礼仪中,也多设有三清神位,以灵宝天尊居元始天尊之左位。 民间于夏至日之供奉常以灵宝天尊为主神。 灵宝天尊圣诞为一阴初生的夏至日,天尊为道教无上经宝象征。 称颂天尊宝诰有无上功德,恭贺天尊圣寿! 上清宝诰志心皈命礼。 居上清境,号灵宝君。 祖劫化生,九万九千余梵炁。 赤书焕发,六百六十八真文。 因混沌赤文而开九霄。 纪元洞玉历而分五劫。 天经地纬,巍乎造化之宗。 枢阴机阳,卓尔雷霆之祖。 大悲大愿,大圣大慈。 玉宸道君,灵宝天尊。 志心皈命礼。 上清真境,禹余天宫。 紫微琼台之中,玄都玉京之上。 接元始虚皇之统系,超西那玉国之根苗。 人黍米珠,尽挹真玄之精粹;在香林苑,屡谈秘要之诠谛。 妙德难思,神通莫拟。 大悲大愿,大圣大慈。 无量度人,灵宝天尊。 志心皈命礼。 强名曰道,尊以为君。 居上清七宝之玄台,为三洞九真之圣主。 演说三乘教,鸿开众妙门。 度圣成真,为上—下之梯级;安民保国,超劫运之始终。 大悲大愿,大圣大慈。 玉宸道君,灵宝天尊。 结空梵气,大方一丈启真源;刻玉铸金,理别三乘开妙绪。 龙凤为文,蝌蚪作篆。 谓之曰经,阐乎其奥。 此世他生,常当信礼。 上清真境,大罗灵宝天尊。 上清宝诰⑴注解志心皈命礼。 居上清境,号灵宝君⑵。 祖劫化生,九万九千余梵炁⑶。 赤书焕发,六百六十八真文⑷。 因混沌赤文而开九霄⑸。 纪元洞玉历而分五劫⑹。 天经地纬,巍乎造化之宗⑺。 枢阴机阳,卓尔雷霆之祖⑻。 大悲大愿,大圣大慈⑼。 玉宸道君,灵宝天尊⑽。 [注释]1. 上清宝诰:原指三清之上清真境,为灵宝天尊所治之处。 此引指灵宝天尊。 2. 居上清境,号灵宝君:上清境,道教所指的三清圣境之一,为灵宝天尊所居住的仙境。 灵宝君,为上清灵宝天尊之神号。 道教称其为三洞经之洞玄部教主。 3. 祖劫化生,九万九千余梵炁:祖劫,亦称“五劫”。 指龙汉、延康、赤明、天皇、上皇等上古年号。 化生,指灵宝天尊历劫化生之大梵之炁。 九万九千,为虚数,指众多。 梵炁,指大梵之炁,亦称玄炁。 道教认为天地万物皆由玄、元、始三炁所化生。 4. 赤书焕发,六百六十八真文:赤书焕发,赤书即指古灵宝经中的《五篇真文》。 道经称,该真文发乎始青之天,而色无定方,文势曲折,不可寻详。 元始炼之于洞阳之馆,故称“赤书”。 六百六十八真文,指《五篇真文》,共有六百六十八符文组成。 《度人经》将五篇真文视作天地之根,故称真文。 5. 因混沌赤文而开九霄:混沌,指天地未开辟之前的元气状态。 赤文,即上言之《五篇真文》。 该文起于混沌之先,故称混沌赤文。 开,开化。 九霄:指九天云霄,在天上极高处。 《太清玉册》卷八称九霄名分别为,神霄、青霄、碧霄、丹霄、景霄、玉霄、琅霄、紫霄、太霄。 道经称九霄各有大帝主之,一曰神霄玉清大帝、二曰青霄好生大帝、三曰碧霄总生大帝、四曰丹霄太平大帝、五曰景霄中极大帝、六曰玉霄皓元大帝、七曰琅霄始青大帝、八曰紫霄合景大帝、九曰太霄晖明太帝,皆为神仙所居之所。 6. 纪元洞玉历而分五劫:纪,“记”。 元洞,谓构成天、地万物之祖气。 玉历,即天上空洞历纪之名,语出《度人经》。 《度人经集注》称:“玉者,玉字也;历者,记也。 元始结自然之精,以成八角垂芒之文。 玄洞虚空,光照四方,二仪分判,日月星宿,于是列明,众圣所珍,号为玉历;记天帝劫运,推历度数,真人书记其事,撰结成经,故曰玉历也。 ”五劫,道教所划分天地未分,既分及化生万物的五大劫号名。 即延康、龙汉、赤明、开皇、上皇等。 7. 天经地纬,巍乎造化之宗:天经地纬,原以织物的直线叫“经”,横线叫“纬”。 此指上天下地。 巍乎,高大也。 此指天高地大。 造化,创造化育。 世间万物皆由天地所生并养育,故称天地是造化之宗。 8. 枢阴机阳,卓尔雷霆之祖:枢阴机阳,指宇宙间阴阳远行的关键。 卓尔,特立貌。 雷霆,指疾雷。 雷电虽为自然现象,但它的产生是由于天地阴阳之间的相互撞击而成的,阴阳二极的作用先产生闪电,闪电过程中因高温使水滴气化、空气体积迅速膨胀而发生强烈的爆炸,并发出震耳的雷鸣声。 故称,阴阳是雷霆之祖。 9. 大悲大愿,大圣大慈:大悲,指悲悯世人。 大愿,济度众生的宏愿。 大圣,智慧超凡、通真达灵。 大慈,慈祥呵护众生。 此赞灵宝天尊之盛德。 10. 玉宸道君,灵宝天尊:玉宸,指天上宫阙。 《皇经集注》卷六称:“玉宸尊黄,天子所居为宸。 ”灵宝为道教至高神“三清”之一,故言玉宸道君。 灵宝天尊,道教“三清”第二位神。 《云笈七签》中“三元”之说认为,大道“生乎妙一,分为三元。 ”其中第二赤混太无元,化生灵宝君,住在上清境,称禹余天。 它的气元黄,为洞玄教主,传授洞玄部经典,故后世尊称为“灵宝天尊”。 灵宝天尊是道教三宝君“经宝”神化灵宝,道的别名之一。 故万物莫不是灵宝。 变化无方曰灵,钦崇贵爱曰宝,在天曰灵,在地曰宝。 天有灵化,神用不测,则广覆无边;地有众宝,济养群品,则厚载万物。 如天如地,能覆能载,有灵有宝,功德无穷。 证得此道心,故名灵宝。 灵者,众圣之通称也。 宝者,众圣之所珍也;空玄为灵,入藏为宝,故曰灵宝。 道教以“玉清天宝君、上清灵宝君、太清神宝君”为道教三宝,尊为最高之神。 道教以学道、修道、行道为本,故又有以所本的三要旨,尊为三宝。 学道者,以玉清元始天尊为道宝尊,上清灵宝天尊为经宝尊,太清道德天尊为师宝尊,作为皈奉道法之“道、经、师”三宝;修道者,以人身之“精、气、神”为修养性命、作出世工夫的三宝;行道者,以“慈、俭、让”为立身行道,作入世工夫的三宝。 《老子·三宝章》云:“我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据《洞玄本行经》,灵宝天尊以灵宝之法,随世度人。 自元始开光,至于赤明元年,经九千九百亿万劫,度人有如尘沙之众,不可胜量。 凡遇有缘好学之人,请问疑难,灵宝天尊即不吝教诲。 天尊有三十六变、七十二化,人欲见之,随感而应,千万处可分身即到。 灵宝天尊是道教第二纪“洪元”象征据《云笈七签》引《洞真大洞真经》,灵宝天尊系“玉晨之精气,九庆之紫烟,玉晖焕耀,金映流真,结化含秀,苞凝元神,寄胎母氏,育形为人”。 《灵宝略记》则称“太上大道君以开皇元年托胎於西方绿那玉国,寄孕於洪氏之胞,凝神琼胎之府三千七百年,降诞於其国郁察山浮罗之岳丹玄之阿侧,名曰器度,字上开元。 及其长,乃启悟道真,期心高道,坐於枯桑之下,精思百日而元始天尊下降,授灵宝大乘之法十部妙经”。 据《云笈七签》和《道法会元》等道书记载,清微天玉清境,混洞太无元,其气始青,真道升圣境,天宝尊(元始天尊)治之;禹余天上清境,其气元黄,仙道升真境,灵宝尊治之;大赤天太清境,其气玄白;人道升仙境,道德天尊居之。 《大洞真经》有,上清高圣太上大道君者,盖玉晨之精气,庆云之紫烟,玉晖曜焕,金映流真,结化含秀,包凝立神,道君即广宣经箓,传乎万世。 ”《云笈七签》卷三有,“玉晨道君者乃大道之化身也,言其有不可以随迎,谓其无复存乎恍惚,所以不有而有,不无而无,视之无象,听之无声,于妙有妙元之间大道存焉,道君即审道之本,洞道之元,为道之炁。 ”“道”衍化历混元、洪元、太初三个阶段,依次化为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 其中,大罗灵宝天尊主宰和象征混沌始清、阴阳初分、灵宝出法,随世度人的道教第二个大世纪,称洪元时期。 灵宝天尊是道教三洞经“洞玄”教主《道门大论》有:三洞者,洞言通也。 通玄达妙,其统有三,故云三洞。 第一《洞真》,第二《洞玄》,第三《洞神》。 乃三景之玄旨,八会之灵章,凤篆龙书,金编玉字,修服者因兹入悟,研习者得以还源。 《道教三洞宗元》说:天宝君说十二部经,为洞真教主;灵宝君说十二部经,为洞玄教主;神宝君说十二部经,为洞神教主。 三洞合成三十六部尊经。 三洞经又各有垂教的对象,以合乎学道修道的品级。 开始人道修学之人,始入仙阶,登无累境,故初教以洞神神宝经。 其次智渐精胜,既进中境,故中教以洞玄灵宝经。 最后即登上境,智用无滞,故上教以洞真天宝经。 其目的都是通过经教文化,诱俗修仙,从凡证道。 《玉经隐注》有:三洞经符,道之纲纪。 《本际经》云:若有经文,具十二部,应三洞者,是名正法。 《洞真》以不杂为义,《洞玄》以不滞为名,《洞神》以不测为用。 故洞言通也。 三洞上下,玄义相通。 《洞真》者,灵秘不杂,故得名真。 《洞玄》者,生天立地,功用不滞,故得名玄。 《洞神》者,召制鬼神,其功不测,故得名神。 此三法皆能通凡入圣,同契大乘,故得名洞也。 其中,《洞玄》之教,以教主灵宝君为迹,以赤混太元无上玉虚之气为本。 《洞玄法》灵宝君住上清境。 三清妙境,乃三洞之根源,三宝所立。 延康元年,灵宝君,化在上清境,说洞玄经十二部,以教天中九真,中乘之道也。 《玉纬》云:洞玄是灵宝君所出,高上大圣所传。 《四极盟科》有:洞玄经万劫一出,今封一通于劳盛山。 昔黄帝于峨眉山诣天真皇人,请灵宝五芽之经。 于青城山诣宁封真君,受灵宝龙蹻之经。 又九天真王降于牧德之台,授帝喾灵宝天文。 帝行之得道,遂封秘之于锺山。 又夏禹于阳明洞天感太上,命绣衣使者降授灵宝五符以理水,檄召万神。 后得道为太极紫庭真人。 演出大、小劫经,中山神咒,八威召龙等经。 今行于世矣。 时太极真人徐来勒,与三真人以己卯年正月降天台山,传《灵宝经》以授葛玄。 玄传郑思远,思远以灵宝及三洞诸经付玄从弟少传奚,奚付子护军悌,悌付子洪,洪即抱朴子也。 又于马迹山诣思远告盟奉受。 洪又于晋建元二年三月三日于罗浮山付弟子安海君、望世等。 后从孙巢甫,晋隆安元年传道士任延庆、徐灵期,遂行于世。 今所传者,即黄帝、帝喾、禹、葛玄所受者,十二部文未全降世。 灵宝天尊是雷霆之祖,法度世人灵宝天尊,原称上清高圣太上玉晨元皇大道君。 齐梁高道陶弘景编定的《真灵位业图》列其在第二神阶之中位,仅次于第一神阶中位之元始天尊。 唐代时曾称为太上大道君,宋代起才称为灵宝天尊或灵宝君。 灵宝天尊乃造化之宗,雷霆之祖,开山上清,派演黄庭,禹余天宫,灵宝道君。 据《上清宝诰》:“志心皈命礼。 居上清境,号灵宝君。 祖劫化生,九万九千余梵炁。 赤书焕发,六百六十八真文。 因混沌赤文而开九霄。 纪元洞玉历而分五劫。 天经地纬,巍乎造化之宗。 枢阴机阳,卓尔雷霆之祖,大悲大愿,大圣大慈。 玉宸道君,灵宝天尊。 ”即是明言,灵宝天尊,乃为雷霆之祖,即是雷神之祖。 雷神咒九天玄音,急召众神。 齐会景霄,驱雷奔云。 金钺前驱,雷鼓发奔。 太一行刑,役使雷兵。 来应符命,扫荡邪精。 雷声普化天尊,雷神即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主司公正廉明,惩治人间邪恶,是监察司法的神灵,也是律师与法庭的保护神。 夏至日持诵转发《雷神咒》,有助伸张正义、抑恶扬善、驱邪缚魅、荡魔除鬼,使天无氛秽,地无妖尘,国家泰定,百姓安居,保命护身,功德无量。 发布时间:2025-02-22 12:05:24 来源:奇闻网 链接:https://www.qiwentop.com/lishi/4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