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为什么要说端午安康,而不是端午快乐? 内容: 作者:物道君来源:物道说器(ID:wudaoshuoqi)端午将至,顺祝夏安。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国学文化主播朗读音频国学君语:有人说,中国人一直是一个避凶趋吉的民族。 “千百年来居安思危的中国人将避疫、防疫意识巧妙地融入一年四季的节庆之中,并将其上升为一种仪式化、审美化的民族心理。 ”端午节,便是一个祛除病瘟、驱邪禳灾的吉祥日。 端午,又称五月节、端阳节。 在古人眼中,五月又称为“毒月”、“恶月”。 今人多只记得端午放假,要吃粽子。 但其实端午节的习俗远不止于此,比如汉族人会插艾草、菖蒲于门前,四川小凉山彝族人会进山采药,广西罗城仫佬族要抬纸船到田,请巫师赶走害虫,藏族人会上山采花,用泉水擦拭眼睛、沐浴全身⋯⋯追根溯源,端午节不是粽子节,也不只是一个庆祝的节日,它是驱毒避邪,禳灾纳吉的节令。 图片|火星上的土豆 ©,图片|恩扬 ©端午,是夏天的仪式感丰子恺曾回忆,儿时的端午节就很有讲究。 比如,提前一个月,他的大姐就开始给家族中的孩童缝制“老虎头”。 那天清晨,母亲会买来苍术、白芷熏屋子。 还要把蜘蛛放在鸡蛋中,煨熟后取出,只给孩子吃蛋,据说可祛病避邪。 图片|cocacolakulo ©,图片|_Alan·阿澜 ©各人床头上,挂着菖蒲与桃枝。 伙计们在家中四处喷洒雄黄酒,在门上写“王”字,给小孩涂肚脐眼儿。 剩余的雄黄酒就留下来,日后若有人被蜈蚣毒蛇咬到了,就捞来涂抹,可以清毒消肿。 俗话里说:“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五毒是指蝎子、蜈蚣、蛇、壁虎、蟾蜍,也有一说是蜘蛛。 图片|笨象仔 ©《礼记·月令》记载:“是月也,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 君子斋戒,处必掩身。 ”现在是阴阳变动的关键时刻,天气多变潮湿,蚊虫与五毒躁动,瘟疫瘴疠之气滋长,容易引发疫病,人也常常觉得不舒服。 因此,端午节的重点在于驱毒避疫。 它仿佛是一次中华药草的盛会,以美食,以佩饰,以装饰,以香薰,以沐浴,护佑家人安康,让我们迎来盛夏。 端午节,是提醒我们要更加警觉,以静态保护为主,度过这个当下。 图片|老海a-©,图片|LUCKY13-©端午,是对家人的关照儿时一看到家中长辈在洗粽叶、浸糯米,小嘴就开始流口水,眼巴巴地等着吃。 端午清晨,脸还没洗干净,一闻见那股清香,绵绵飘进鼻子间,顾不得烫就想吃。 图片|_益鸣-©但阿嬷总是一手把我拦住,非要先帮我用雄黄酒画额,画个“王”字,说是借猛虎避邪。 戴上五彩丝线,细细叮嘱我不可以扔掉弄断。 再给我一个小香囊,叫我揣在兜里,香气沁人心神。 做完这一切后,才允许上桌吃粽子。 那时只觉得习俗细碎又麻烦,长辈们太讲究了。 图片|林__林-©梁实秋亦说每逢五月节孩子们只想着吃粽子,可是他家的老太太却只记得:“把钟馗捉鬼图,悬在壁上,孩子脸上抹些雄黄酒,辟邪辟邪。 ”对孩子来说,无论什么节,有好吃的就是节。 可是,对祖父辈来说,每个节都是为了祈福家人顺遂平安,尤其是端午,有大半习俗都是给孩子做的。 图片|向日葵-©因为气候的潮湿闷热,对成年人来说都要忍耐着过,对小朋友来讲,更需要护佑与关照。 中国人不太擅长表达爱意,但对家人、孩子的关心,往往就在这些传统节日里的习俗上,浓缩着一点一滴的照顾。 图片|向日葵-©居安思危,是祖先留传的智慧《左传》里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 ”居安思危,是祖先们留传下来的智慧。 正是这种忧患意识,让先祖们深知,人当善待自然,顺应天时而为,因此有了四时节日。 他们把对生活的思考,放进每一个节日中。 比如,春节饮屠苏酒,“可祛一年不正之气”;立春吃五辛盘可“开五脏,去伏热”。 图片|momoeyes-©祖先们是在节日中,靠一代代的传承,告诉我们要怎么度过当下,过好生活。 所以端午的祝福不是快乐,而是要说“端午安康”。 因为端午是古代的防疫节,它的本意是在提醒世人驱毒避邪防疫,护佑生命。 图片|钱十柒 ©今年多地疫情反复,疫情已然延续了近三年,但不知戴着口罩,谨慎防疫的日子还需要延续多久,但牢记老祖宗们的智慧,顺应天时,趋吉避凶,方为上策。 “人在异乡,不要生病,要好好吃饭,照顾好自己,你健康,家人就安康。 ”端午安康,是最好的祝福。 提前向你轻道一声:端午安康,愿好人一生平安。 图片|燕山- © 发布时间:2025-02-24 12:00:03 来源:奇闻网 链接:https://www.qiwentop.com/lishi/4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