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韩信木罂渡军的故事,韩信木罂渡军前做了什么样的准备? 内容: 项伯自告奋勇地对霸王说:“这儿有个相面的老婆子,挺出名,叫许负[“负’通“妇”,许负就是许妇],平时也常到魏王官里走动。 我认识她,过去还帮过她的忙。 我想写封信绐她,派人送点礼去,叫她想个办法去劝魏王豹离开刘邦,事情准能成功。 ”霸王和范增都同意这么办。 当时就打发一个小兵换上便衣,带了礼物和项伯的信去见许负。 许负收了礼物,满口答应。 她当天就去拜见魏王豹。 魏王豹怕汉王去害他,又不敢反对汉王,正在左右为难,一见许负就说:“你来得正好。 这几天我有点不痛快,你看看我的气色怎么样。 ”许负请他坐定,看了看,说:“据大王贵相看来,百日之内必有大【喜临门(603008)、股吧】。 ”魏王豹听了,腰板一挺,美美地咧开了嘴,笑了一笑。 他决定叛汉联楚,点起十万人马,遭将调兵,把守平阳关,截断河口,抗拒汉军,谁备跟楚、汉三分天下。 魏王豹叛汉联楚的消息传到了荥阳,汉王就要发兵去攻打。 郑食其对汉王说:“我跟魏王平日有点交情,可不可以让我先去劝他一劝? 如果他仍然不服,大王再发兵去也不晚。 ”汉王说:“先生能够劝他回心转意,让我少个敌人,就是一等大功。 ”邝食其连夜动身,没有几天工夫,到了平阳,见了魏王豹,反复地说明利害,要他归附汉王。 魏王豹直截了当地回答他,说:“汉王一点没有君王的礼貌。 他把诸侯和臣下看作奴仆一样,今天丽,明天黑,我可受不了:请先生别在我身上再打主意了。 ”哪食共碰了一个钉子回去向汉王报告。 汉王桂了火儿,鼻子眼儿哼了一声,就吩咐韩信、灌婴和曹参带倾着十万精兵去攻打魏王豹。 韩信临走的时候对汉王说:“项羽知道我们发大兵去征伐魏王豹,也许会来侵犯荥阳的。 我看将军之中王陵可以重用。 如果项羽打过来,大王可以拜王陵为大将,再叫陈平帮助他。 万一有什么为难的事,可以跟子房商量商量,大概不至于有多大的困难了。 ”汉王连连点头,亲自送出了韩信。 韩信带领着大军,一直到临晋津,望见对岸早有魏兵把守着,一时不能渡过河去。 韩信派人去侦察河岸和上游的形势,才知道对岸全是魏兵,只有上游夏阳[在陕西省韩城县南]地方,魏兵不多,是个弱点。 韩信就跟灌婴和曹参商量破敌的计策。 渡河需要木船,他们倒是有了一百多只,可是还不够用。 韩信叫灌婴去收买小口大肚子的瓶子[古时候叫罂ying],叫曹参去采伐木料,越快越好。 灌婴说:“木料可以造船,买那些大肚子的瓶子千什么? ”曹参也请韩信说个明白。 韩信说:“咱们必须把大队人马偷渡夏阳,可是一只木筏子渡不了几个人。 因此,我想赶紧多准备些口小肚子大的瓶子,把几十只瓶子封了口,排成长方形,口朝下,底朝上,用绳子梆在一起,再用木头夹住,作为木器“。 用木盟做成筏子可以比普通筏子多渡不少人。 ”他们听了,都说这个办法好,就各干各的去了。 不到几天工夫,筏子和瓶子都准备齐全。 韩信一检查,都很合用。 他立刻呀咐灌婴带领着一万兵届和一百多只木船,假装要渡河的样子,自己和壹奎偷偷地带街着大军述夜把瓶子运到夏阳。 魏王豹的将军们很严密地守着临晋津,不让汉年的船双过来。 他们以为上游的夏阳向来没有船集,汉军更没法过来。 哪儿知道韩信不用船,他用木罂很快地把大军渡过夏阳,攻下安邑,直向平阳打过来。 魏王豹还想截住汉军,亲自带颌着兵马去抵御,不料打了败仗。 他正想往临晋津退去,灌婴的一队兵马已经打下了临晋津,也向平阳冲过来。 两路夹攻,前后受敌,逼得魏王豹只好下马投降。 没有几天工夫,魏国各地都给韩信攻下来了。 韩信派人把魏王豹连他的家眷一起迭到荥阳,让汉王去发落。 他还请汉王再给他三万人马,顺路去打赵国。 他说打下了赵国,再打燕国,然后从燕国回过头来去收服齐国,魏、赵、燕、齐都平定了,才好用全力去对付霸王。 汉王完至同意韩信的计划,一面派张耳去协助韩信,一面叫士兵把魏王豹和他的家眷押上来。 吓得魏王豹直磕头求饶。 汉王一瞧他的家眷中有个梦想不到的美人儿,不由得长出好心眼来了。 他对魏王豹说:“像你这样一只耗子,放了你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他就让魏王豹去做个老百姓,可是他的家眷--概没收为奴隶,把那位美人儿留在后宫。 那位美人儿叫薄姬,给汉王生了个儿子,取名叫恒,就是后来的汉文帝。 在韩信到临晋津去攻打魏王豹的时候,霸王对范增说:“果然不出亚父所料。 韩信既然带领大军到平阳去了,荥阳一定空虚。 咱们趁着这个机会去捉刘邦,您看怎么样? ”范增既:“机会倒是个机会,可是大王不可小看刘邦。 韩信出去,准有布置,咱们还得提防着。 ”大将龙且用眼角撩了范增一眼,说:“亚父也太胆小了。 ”范增说:“可不是这么说的,打仗得有计划,还得处处小心,才不吃亏。 ”霸王说:“亚父说得对。 ”他叫范增守着彭城,自已带上兵马去攻打荥阳。 发布时间:2025-03-11 09:03:35 来源:奇闻网 链接:https://www.qiwentop.com/lishi/4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