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16世纪的德国政治状态如何,经济情况是怎样的? 内容: 15世纪末和16世纪初的经济政治状况15至16世纪间,德国经济有显着的发展。 棉、麻、丝织业能制造精细织品。 采矿业中利用水力抽水机,已能开采较深的矿井,矿工人数约达十万。 在冶金、金银制造、造纸、武器制造、印刷等业中,生产技术也都有改进。 个别工业部门已经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因素,手工工场日益增多。 和远方市场有联系的商业资本家,已经把资本势力渗入到农村家庭手工业。 但是城市的行会制度仍占统治地位,阻碍着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 商业也相当繁荣。 德国处欧洲商路中心,东西新航路发现后,商路虽有转移,但从意大利运来的东方商品,仍需经由德国南部运往北欧。 汉萨同盟虽在15世纪末即已衰落,但在北海和波罗的海的贸易中仍占重要地位。 从15世纪末年起,南部的一些城市和比利牛斯半岛发生商业联系。 到16世纪初,西班牙和葡萄牙都出现德国商人的代理处。 着名的德国银行家,如佛该尔、维尔泽和埃辛格尔等家族,不但参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海外活动,还租赁古巴和圣多明各的铜矿山,从事开采。 1546 年,佛该尔家族已经拥有四百七十万古尔登的巨额资本。 他们经营提罗尔银矿、匈牙利铜矿",并借款给查理五世,支持他贿选神圣罗马帝国的帝位。 尽管德国在经济方面已有很大的进展,但还是落后于许多其他国家。 恩格斯指出:德国的“农业远远落在英国和尼德兰之后,工业远远落在意大利,佛来米和英国之后,而在海外贸易中,英国人,尤其是荷兰人却己经开始排挤德国人”。 德国经济发展的分散性是它的主要缺陷。 直到16世纪初,德国仍然没有一个统一的国内市场。 大城市多半分布在边区,和国外贸易的联系多于对国内的联系。 中部的小城市因距离主要商道较远,商品生产和流通都很有限,不但没有参加国外贸易,和国内其他地区也很少商业往来。 经济的分散性深刻地影响了政治发展。 和当时已经形成中央集权制的英、法不同,德国从中古以来所形成的政治割据局面仍然存在。 七大选侯之外,还有十几个大诸侯,二百多个小诸侯,上千个独立的帝国骑士。 尽管在16世纪初哈布斯堡家族声势显赫,查理五世(1519-1556年)还兼领西班牙和尼德兰,但国内诸侯势力的强大以及长期对外战争的纠缠,阻碍中央集权制的实现。 各地诸侯在自己境内则集中权力,城市和骑土往往各自结成联盟,时而彼此对垒,时而反抗皇帝。 政治上的分裂又转而妨碍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国内关卡林立,仅美因斯到科伦就有十三处之多。 币制繁杂,达千种以上。 皇帝、诸侯、骑土、城市之间的频繁冲突和战争,以及骑士的经常抢劫,严重影响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发布时间:2025-03-15 09:09:19 来源:奇闻网 链接:https://www.qiwentop.com/lishi/4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