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傅巽:曹魏大臣、人物评论家,博学多闻,善于识人 内容: 傅巽(xùn),字公悌。 北地郡泥阳县人。 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大臣、人物评论家,西汉义阳侯傅介子的后代。 接下来历史名人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容貌魁伟,博学多闻。 东汉末年,受到三公征辟,起家尚书郎。 投奔荆州牧刘表,授宾客。 劝说刘琮归顺曹操,授相府参军,迁散骑常侍,册封关内侯。 曹魏建立后,累迁侍中、尚书。 魏明帝太和年间(227-233年),去世,著有个人文集二卷。 善于识人,曾评庞统为“不完全的英雄”,评裴潜为“品行清风亮节名扬四方”,评魏讽为“谋反为早晚之事”,皆一言命中。 人物生平说刘降曹傅巽容貌瑰伟,见识博达。 他曾经被朝廷的三公辟召为官,拜尚书郎,后来辗转来到荆州,当荆州牧刘表的宾客。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刘表病逝,其子刘琮继位。 是时曹操南征荆州的部队已逐渐迫近,故此荆州君臣之间浮现主战主降的分歧。 蒯越和傅巽等人劝刘琮投降,刘琮不同意,便说:“今与诸君据全楚之地,守先君之业,以观天下,何为不可? ”时任东曹掾的傅巽于是说:“逆顺有大体,强弱有定势。 我们以臣下抵抗朝廷,是叛逆之道;以新建设的荆州去对抗中原,必定是危险之事;以刘备抵抗曹操,是不适当的。 以上三项都不恰当,而您却希望用来抵抗朝廷军队,这就是必亡之道。 将军您自觉与刘备相比如何? ”刘琮答:“不若也。 ”傅巽因而作结,说道:“若刘备不能抵抗曹操,那么荆州就谈不上能够自存;倘若刘备能够抵抗曹操,那么刘备也不会再臣服于将军之下了。 希望将军您不要再对投降之事存有疑虑。 ”刘琮被说服,因此当曹操移师至襄阳一带时,刘琮就举州请降。 曹操以傅巽劝降刘琮有功,赐爵关内侯。 后来傅巽于建安末年间被擢升为散骑常侍。 曹操死后,曹丕继任魏王,汉献帝乃改元延康。 同年,傅巽与同朝中以华歆为首的群臣上表,请求曹丕接受献帝的禅让。 曹丕称帝后,又升傅巽为侍中、迁尚书。 暗护苏则最初,曹丕跟曹植因争夺太子之位而渐生仇隙。 当曹丕受禅称帝时,天下许多人,包括曹植和金城太守苏则,都以为献帝已死,于是曹植及苏则分别都为献帝举丧痛哭。 及后苏则发现献帝仍然安好,就为自己的粗心不慎而黙然。 后来曹丕只听闻曹植哭丧之事,但却未闻苏则的事。 有一次曹丕出游,突然追恨曹植,便对身边的人说:“人心不同,我登大位之时,天下有哭者。 ”这时,随从的群臣都知道曹丕此言论只是针对曹植而发,但苏则以为曹丕是暗斥自己,想要下马谢罪。 侍中傅巽将一切看在眼裏,便知道苏则有所失误。 又有一回,曹丕在洛阳曾从容问道:“吾应天而禅,而闻有哭者,何也? ”苏则张开口,刚想要正论以对时,傅巽便暗中掐著苏则的大腿,对他说:“不是说您。 ”苏则顿时明白,于是才停止发言,曹丕才方停止追问。 先见之明傅巽素来以有知人之鉴见称,多次一言命中。 昔日他在荆州,曾经评定庞统为“半英雄”,又预言裴潜最终会以“品行清风亮节”而名扬四方。 果如所料,庞统后来归附刘备,待遇也只能次于诸葛亮,而裴潜日后则官居尚书令,并且有名望德行。 在出仕魏国时,魏讽以才智闻名,傅巽却说他早晚必会谋反,卒之又竟如所言。 傅巽后来于魏明帝太和年间逝世。 发布时间:2024-05-08 10:02:50 来源:奇闻网 链接:https://www.qiwentop.com/lishi/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