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三国时期音乐家杜夔简介:继承并复兴了前代古乐,且有所创新 内容: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 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 那么下面历史名人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杜夔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杜夔,字公良,河南人, 擅长音律,聪明过人。 管弦等各种乐器,他无所不能。 他长期总管歌舞音乐,精心研究,继承复兴了前代古乐,并有所创新。 仕于曹操、曹丕之世,以通晓音乐称于世。 早年任雅乐郎,汉中平五年(188年),因病离职。 州郡的司徒以礼相请,他因时世混乱而奔荆州。 荆州牧刘表的儿子投降曹操后,曹操以杜夔为军谋祭酒 ,参与太乐署之事,令他创制雅乐。 魏文帝曹丕黄初年间,任太乐令、协律都尉。 人物生平早年经历杜夔自幼善钟律,聪敏过人,丝竹八音,无所不能。 入仕朝廷杜夔在汉灵帝(156年—189年)执政时任雅乐郎。 东汉末年,经过黄巾起义,汉王朝分崩离析,天下大乱,各地军阀称雄,进行激烈争斗。 杜夔因不满社会现状,中平五年(公元188年)因病辞官。 追随一大批音乐文化人士避乱逃到荆襄,依附荆州牧刘表,刘表素有“爱民养士,从容自保”之名,同时下令建造学校,博求儒士,光求遗书,对于杜夔等文化人士的来到表示欢迎,并让他与孟曜为汉帝和雅乐。 时间一长,杜夔在刘表面前便变得无所拘束。 创制雅乐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曹操南下平荆州,刘表的儿子刘琮投降曹操后,曹操爱怜杜夔之才,任其担任军谋祭酒,参太乐事,并令他创制雅乐,使得杜夔的才能能够充分发挥。 自此,杜夔一举成名。 当时散郎邓静、尹齐善咏雅乐,歌师尹胡能歌宗庙郊祀之曲,舞师冯肃、服荞晓知先代诸舞。 因此,杜夔对于因长期战乱而散失的古乐的发掘整理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获罪被贬黄初元年(公元220年),魏文帝曹丕登基后,因喜爱柴玉的演奏,又命令杜夔与马真等人在宾客之中吹笙鼓琴,杜夔面露难色,于是曹丕很是不高兴,后又有别的事与杜夔有干系。 杜夔仍有不满,结果被革职,充军。 主要成就杜夔也是一位出色的琴家,据《琴史》、《琴议》记载:杜夔最擅长演奏的是《广陵散》,嵇康就是从他的儿子杜猛那里学得此曲的。 他所传的旧雅乐四曲《鹿鸣》、《驺虞》、《伐檀》和《文王》至晋犹存。 杜夔的弟子中,邵登、张泰、桑馥等人,各官至太乐丞。 弟子陈颃官至司律中郎将。 左延年等人虽然妙于音律、善于郑声,但对于古代音乐的爱好及成就都不如杜夔。 后世将杜夔之声乐,与华佗之医诊,朱建平之相术,周宣之相梦,管辂之术筮齐名。 历史评价陈寿:“杜夔之声乐,玄妙之殊巧,非常之绝技矣。 ”李延寿:“昔之言阴阳者,则有箕子、裨灶、梓慎、子韦。 晓音律者,则师旷、师挚、伯牙、杜夔。 叙卜筮,则史扁、史苏、严君平、司马季主。 论相术,则内史叔服、姑布子卿、唐举、许负。 语医巫则文挚、扁鹊、季咸、华佗。 其巧思,则奚仲、墨翟、张平子、马德衡。 凡此诸君,莫不探灵入妙,理洞精微。 或弘道以济时,或隐身以利物,深不可测,固无得而称矣。 ”史书记录《三国志·卷二十九·魏书二十九·杜夔传》《晋书·志第六·律历上》 发布时间:2025-03-19 10:00:21 来源:奇闻网 链接:https://www.qiwentop.com/lishi/4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