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李香君是什么人?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内容: 秦淮八艳指的是明末清初江南地区南京秦淮河畔的八位才艺名伎,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名人小编一起看下去。 李香君本姓吴,苏州阊门枫桥人氏,兄妹三人,有两位哥哥。 李香君的父亲是个武官,不过品阶很低,两个哥哥几乎不学无术,没什么才能。 李香君8岁时,家道中落,无奈之下,她漂泊到异乡,被南京秣陵教坊的名妓李贞丽收养。 后随李姓,改名李香,又名李香君。 李贞丽虽然是名妓,不过她见识不俗,尤其擅结东林党人,她也算是南京城的有名人物。 在李贞丽的调教之下,李香君不但能诗词歌赋,而且精通音律,加上其甜美的歌喉,引得很多文人墨客的追捧。 《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和《邯郸记》号称“临川四梦”,是当时非常流行的曲目,在李香君的手里,总能弹唱得相得益彰,让人拍案叫绝。 李香君的拿手绝活是《琵琶记》,当时很多的青年才俊都会慕名而来,为的只是睹其人、听其曲。 在秦淮两岸,“香扇坠”的名号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尽管出身贫贱,不过李香君凭借精湛的技艺和不俗的见识,成了“八艳”之首,饱受大家喜爱。 而“香扇坠”的名号也因为李香君的独特特质而得名。 据史料记载,李香君身材娇小且清丽风雅,肤白如玉,活脱脱一枚小巧玲珑的玉坠,挂在扇子上,出入烟花柳巷,香风阵阵。 16岁,正值花季年华,本来可以为自己的人生设定美好的未来,但李香君落于红尘,更平添了几多愁绪。 洁身自好的她本来对爱情不报有任何希望,然而,直到一个人的出现却彻底改变了李香君的人生轨迹。 初到金陵,侯方域早就对李香君有所耳闻,他也忍不住要一睹芳容。 侯方域是明末户部尚书之子,位列“明末四公子”之一。 为了科考,他来到金陵,与当地东林党的文士交往甚密,后来经人介绍,这位有才的年轻人结识了李香君。 初见李香君是在媚香楼她的闺阁。 与一般青楼女子不同,李香君卧室里的陈设典雅朴素,除了一些字画古玩,就是绿植满屋,丝毫没有富贵奢华的俗气。 一幅《寒江晓泛图》,在大雾弥漫的江面上,一叶孤舟,一道人影,似乎已经衬托出主人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风雅气质。 侯方域对眼前这位身姿婉转,歌好人美的女子深深吸引,而李香君也对眼前这位风流倜傥、才情不俗的年轻人念念不忘。 正所谓才子遇佳人,正是一出妙笔天成的好故事。 一番交谈之后,李香君本来一颗淡漠的心,被侯方域掩饰不住的热情悄悄打开一道裂缝。 由欣赏到爱慕,由君子之交淡如水到深情款款促膝交流,无碍时机,不管身份,哪怕结局不好,两人也没有什么可顾及的了。 从谈论诗歌曲赋到动了儿女私情,侯方域频频出入李香君的香闺,不过李香君是个清倌儿,只卖才艺不卖身。 在外人看来,侯方域也就是众多出入烟花柳巷的富家公子,但只有李香君才知道自己的心上人是个什么样的情种。 侯方域要想抱得美人归,必须为她“梳拢”,这是旧社会不成文的规矩。 但侯方域不是那种为了女人一掷千金的花花公子,不过,李香君确实让他梦魂牵绕。 就在此时,侯方域的很多好朋友纷纷慷慨解囊,都要为他促成这段好事,在这些朋友当中,尤以东林党的文士居多。 李香君可不是不闻人间烟火之人,她善于识人,她曾提醒侯方域,说那个无事献殷勤的那个人你要多加留心。 而李香君口里说的那个人就是阮大铖。 此人平时不爱好结交朋友,这次突然对侯方域主动示好,正如李香君所言,他是有求于侯方域。 阮大铖因依附阉党而被批判,听闻尚书家的公子侯方域正缺钱,于是就想百般讨好他,希望侯方域为首的东林党人能放他一马。 在李香君的提醒下,侯方域退掉了阮大铖的钱帛。 李香君对侯方域说,东林党文人铮铮铁骨,不畏强权,他们忧国忧民,如果和阮大铖这类背信弃义的人交往,势必引火烧身,而且也有辱你的人格! 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收不义之财,李香君与那些污党佞臣划清界限。 虽为一个风尘女,她知道这其中的风险,为了自己的原则,她甚至会人才两空,然而她没有任何犹豫。 后来,阮大铖依然频频趋炎附势,不过侯方域要么就装病不见客,要么就说自己远行,总之,侯方域始终避而不见,因为他觉得李香君看得通透。 有句话叫小人不可得罪,正是由于这件事,也给李香君和侯方域埋下了隐患。 后来,侯方域科考未中,不得不离开金陵,他打算去投靠史可法,不得不与李香君暂别。 临行前,李香君在闺阁设下酒宴为侯方域饯别。 席间,李香君为侯方域再次唱起《琵琶记》,并嘱咐侯方域说,人生在世名声和气节最为重要,有才还要分清是非,更要注重品行。 李香君希望侯方域好自为之并多多保重。 此后,李香君再也没有唱过《琵琶记》。 且说侯方域走后,李香君就被阮大铖给盯上了。 因为之前拒绝帮忙的事,阮大铖一直怀恨在心,现在侯方域远去,阮大铖心想报仇的时机已经到来。 当时金陵城有个叫田仰的官员,他也对李香君有所耳闻并思慕已久,奈何李香君当时已经名花有主,他就没有去趟浑水了。 侯方域走后,阮大铖到田仰面前开始游说,说两人之间并没有夫妻之实,只不过是泛泛之交罢了。 田仰听后大喜过望,直接将花轿抬到了媚香楼门口,并扬言说要纳李香君为妾。 李香君当然不肯,不要说两人已经互许终身,即便两人分道扬镳,李香君也不可能随随便便投入别人的怀抱。 奈何李香君只是落入红尘之中的孤雁,她人微言轻,可即便如此,她一生孤傲,要她委曲求全是断然不行的。 无奈之下,李香君一头撞向了柱子,她要以死明志。 李香君在秦淮河毕竟有些名气,田仰不敢把事情闹大,更怕丢了乌纱帽,最后只能灰溜溜离开了。 李香君存心求死,只不过上天有好生之德,在友人的救助下,李香君的命给捡了回来。 不过血溅媚香楼也让李香君的不畏权贵的性格逐渐在人群中传播开来。 据说李香君的鲜血曾溅到一把白绢扇上,有个名叫杨文龙的文士是侯方域和李香君的朋友,他被两个人的深情所感染,于是他就着那抹血迹,在绢扇上画了一幅桃花图。 而这面桃花扇也成了李香君宁死不屈的高姿态。 明末清初,天下大乱,侯方域此时已经被清军关押至金陵大牢。 李香君和一个姐妹为了避祸,一起寄身庙庵当了尼姑。 所行处,李香君都会带上那把扇子,她将这把折扇看成是自己和侯方域爱情的信物,等到侯方域归来时,她就会将折扇送给他。 次年,侥幸脱身的侯方域打听到了李香君的下落,只身来到栖霞山,这对乱世中的鸳鸯历经悲欢离合后又紧紧拥抱在一起。 为了能将李香君带回商丘老家,侯方域隐瞒了李香君名妓的身份,对家里人说只是自己在外纳的小妾。 因为侯方域出身名门,倘若家里人知道李香君的身份,是断然不会允许她进门的。 在侯家,李香君度过了人生中最美妙最幸福的8年,然而,纸毕竟包不住火,后来侯家人知道李香君之前的身份,在那样一个封建思想迷信的社会,侯家人根本不可能接受李香君,即便当时她已有身孕。 趁着侯方域出门在外,侯家人将李香君赶出了侯府,将她扔在城外十五里的一个柴草园。 我们有理由相信,李香君绝非是被赶出来的,我们宁愿相信她是主动离开那里的。 一年之后,这位秦淮名妓死在了柴草园,一代芳华香消玉殒,让人惋惜不已,那一年,李香君30岁。 发布时间:2024-05-10 10:00:23 来源:奇闻网 链接:https://www.qiwentop.com/lishi/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