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五句佛诗,让你领悟心念的生灭之理 内容: 很多喜欢中国古典文化的人,对佛经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很多人觉得佛经的译文非常优美,同时,在欣赏优美的佛经时,也能让自己多少领略一些佛经中的禅意。 这对于自身的文化修养或者是素质修养,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与一般的古典文化不同的是,很多佛经中的句子具备了修行的涵义在里面。 下面摘录了五句佛诗,这些佛诗,都充满禅意,也蕴含了心念的生灭之理。 那么,什么是禅意呢? 其实就是心念,所谓禅在心中,就是这个道理。 明白了心念,也就明白了禅。 我们不妨看看,对于这些诗,你领略了多少禅意。 一、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 众生心垢净,菩提影现中。 这句出自《华严经》。 大意是说,修行的人,时常要将自己处在修行的位置上。 当自己心充满了妄见,也就是垢的时候,离菩提的路就远;当自己的心净,也就是没有妄见的时候,离菩提的路就近。 所以,自己要时常检查自身的状态,看符合不符合修行人的标准。 一个修行的人,对心的时刻检查非常的重要。 要让自己经常的心处于空空不动的状态。 这样一直坚持到最后,才能达成菩提。 二、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 满足诸妙愿,必成如是刹。 这句出自《无量寿经》。 大意是说,修行的人,要明白世间的苦乐无常,在行事中,要依照佛法的原意去行事。 这里的诸妙愿,其实也有自己理解佛法的意思。 也就是说,只有悟到了佛法,再遵照自己的悟道(妙愿)去行事,才是真正的满足了妙愿。 一旦做到了自己的妙愿,就会成就自己的乐土。 佛陀所有讲的法,都是让众生去觉悟的。 一旦达到了觉悟的目的,就需要抛弃掉了。 但是在觉悟之前,还是要遵照那些法去修行。 三、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 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这句出自《华严经》。 大意是说,修行的人要明白,世上所有的一切,全部都是因为自己的心念所化成的。 无论是三世诸佛也好,法界性也好,都是根据自己的这个心所贪执引起的一种表象。 要想看穿这些表象,就必须去掉自己对万事万物的看法。 用心念的角度来说,你的心觉得万物是什么,你就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当你的心念不动的时候,万事万物也就停止了幻化。 所以,修行的人要做到狂心顿歇,心念不起。 四、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 五蕴悉从生,无物而不造。 这句出自《华严经》。 大意是说,我们自己的心念,能够描绘出世间的一切。 但是不同的人,又因为各有贪求的缘故,对事物各有所求。 而这些所求里面,都隐藏着一个为私为我的因素。 所以,要破除这些为我为私,就必须得通过修行的方式才能跳出五蕴的束缚。 因为我们看到的,接触到的,想到的,都是由我们的心念引起的。 而心念的起处都是为了私念的我执,所以,只有破除我执,才能破除由心所描绘的一切。 五、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这句出自《金刚经》。 大意是说,我们所做的,所行的,所说的,都是心念引起的。 所有的信念,最终都会烟消云散,像梦幻泡影一般,并且过去后无法再出现。 因为世上的一切的存在都是短暂无常,所以,要及时修行,让自己尽早地离开娑婆世界才不会受苦。 我们时常觉得往事不可追,就是因为我们都活在自己的心念当中。 只有找到了自己的本性,去掉了那些心念,离开了娑婆世界,才不会有那些因为心念产生的妄见给自己带来的烦恼。 这五首佛诗,都非常的优美。 而且里面蕴含着佛陀对于人的心念的诠释,以及如何去破除自己的各种心念。 也就是说,只有知道了心念原理,再修去这些心念,才能达成涅槃的那个结果。 发布时间:2025-03-25 12:08:00 来源:奇闻网 链接:https://www.qiwentop.com/lishi/5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