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孔子的为人:发愤忘食,乐而忘忧! 内容: 孔子是我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伟大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少年时的孔子过着贫困的生活,当过牧童,看守过粮食,也当过吹鼓手。 后来,做了管理经济和畜牧事务的小官吏。 他虚心好学,曾向许多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求教。 如向老子问礼,向苌弘学习音乐,向师襄学弹琴等等,他不知疲倦地学习,因此他的知识非常渊博。 五十岁时,孔子由鲁国的中都宰升任司寇,后来还兼理国相的职务。 孔子一生为社会的稳定和长治久安奋斗不止,他“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表现出崇高的精神。 在楚国的叶地,楚大夫叶公向孔子的学生子路打听孔子的为人,子路不知怎样回答,孔子听说后,对子路说:“你何不对他说:‘孔子的为人,学习大道从不满足,教导别人从不倦怠,为理想奋斗废寝忘食,情绪乐观忘了生活中的烦扰,从来不觉得自己已渐渐地老了。 在从叶地回蔡国的途中,孔子遇见两位隐士长沮和桀溺,他们对孔子忙忙碌碌,想改变当时社会的现状进行嘲笑,而孔子却说:“如果天下太平, 我就用不着如此了。 孔子晚年仍坚持学习,从不间断,他读《 易经》达到痴迷的程度,把穿竹简用的牛皮绳都磨断了。 发布时间:2025-04-03 09:41:13 来源:奇闻网 链接:https://www.qiwentop.com/lishi/5565.html